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古人折柳送別是什麽含義?

古人折柳送別是什麽含義?

“折柳送別”風俗的形成,與時節和柳本身均有關系。柳樹是中國古老的原產樹種之壹,生命力極強,插土即活,是古代行道樹的主要樹種之壹,路邊、河畔都可見到柳樹。古人送別親友,從路邊生機盎然的柳樹上折壹枝柳條相送,就是希望遠行人能像楊柳壹樣,隨遇而安。

可以說,“折柳送別”流行於漢代,記錄漢代都城長安等地區地理狀況的古籍《三輔黃圖》記載:“霸橋在長安東,跨水作橋,漢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霸橋即灞橋。因為當時送人壹般送至灞橋分手,其情其景往往令人肝腸寸斷。

南北朝時期,"折楊柳”之俗已風行各地,南方與北方都出現了以“折楊柳”為題目的詩文。如南朝,梁簡文帝蕭綱的《折楊柳》有句:“楊柳亂成絲,攀折上春時。"隋唐時期,“折柳相送"已成為古代中國文人贈別的普遍現象。因為折柳相送盛行,在當年送別最集中的灞橋,有時附近的柳樹條都被隨手折光了。為此,白居易《楊柳枝詞八首》(其七)呼籲:“小樹不禁攀折苦,乞君留取兩三條。”從古詩中我們可以看到唐朝戴叔倫的《送呂少府》詩稱:“***醉流芳獨歸去,故園高士日相親。深山古路無楊柳,折取桐花寄遠人。"從詩中看,當時由於路邊沒有柳樹,戴叔倫便隨手折了桐花送給遠行的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