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道,像山谷壹樣空虛無盡能夠容納無窮之萬物,它具有造化天地萬物之良能。萬物都在道的玄牝之門那裏被生育造化出來,並且攜帶著道的遺傳信息。道就是這樣微而不絕,雖微不可見,卻無處不在,連綿不絕,充斥宇宙,造化萬物卻永不枯竭。
出自春秋老子的《道德經·第六章》。
註釋:
1、牝:《說文》註,畜母也。右邊旁的“匕”指雌性的生殖器,老子在這裏以雌性生殖器能夠生育萬物,來喻指道的生育萬物之能,道為萬物之母。玄牝:指道。牝畜有終時,而玄牝則無有終時,因為玄意味著無窮的幽深微妙。
2、谷神:指道。道有“谷”之虛空容納之特性,也有“神”之造化天地萬物之良能,所以稱之為谷神。道生萬物,就如同河流從山谷中湧出壹樣。谷神不死,何以不死,因為道並非是基於形質的生命,不存在生命周期,它是永恒的第壹因,是以不死。
3、玄牝之門:指道生育造化萬物之門。這個玄牝之門,是天地之根。
宇宙壹開始是壹顆樹的種子,它在道的玄牝之門那裏被生育了出來。隨著宇宙這顆種子的生根發芽,不斷生長,慢慢變為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它的根變成了天地,並且深深紮根在玄牝之門那裏吸取道之養分,而大樹的枝葉,則化為宇宙中的萬物。
4、綿綿:微而不絕之意。不勤,無有窮盡,永不枯竭。
道,連綿不絕地往玄牝之門,天地之根那裏輸布水分。這個過程雖不可見,但又能確切地體會到。這壹切無時無刻的都在存在著,發生著,進行著。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據文獻記載,老子靜思好學,知識淵博。他的老師商容教授知識過程中,老子總是尋根問底,對知識非常的渴望。為了解開自己的疑惑,他經常仰頭觀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為何物,以至於經常睡不著覺。後來,商容老師“實乃老夫之學有盡。”推薦老子入周都深造。
老子入周後,拜見博士,入太學,天文、地理、人倫,無所不學,《詩》《書》《易》《歷》《禮》《樂》無所不覽,文物、典章、史書無所不習,學業大有長進。博士又薦其入守藏室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書,無所不有。通過這段經歷,老子積累了豐富的學識,也使他遠近聞名。
老子生於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的環境是周朝勢微,各諸侯為了爭奪霸主地位,戰爭不斷。嚴酷的動亂與變遷,讓老子目睹到民間疾苦,作為周朝的守藏史,於是他提出了治國安民的壹系列主張。
函谷關令尹喜對《道德經》的成書也起了巨大作用,他少時即好觀天文、愛讀古籍,修養深厚。尹喜感動了老子,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體驗和以王朝興衰成敗、百姓安危禍福為鑒,溯其源,著上、下兩篇,***五千言,即《道德經》。
《道德經》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道德經》主要論述“道”與“德”:“道”不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個體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應必備的特殊的世界觀、方法論以及為人處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給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礎,道是德的升華。沒有德的基礎,為人處世、治家、治國,很可能都失敗,就沒有能力去“修道”。
所以修“德”是為修道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這可能也是人所***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擁有寧靜的心境、超脫的人生,這也缺“德”不可。《道德經》德經部分,在經文中占了很大部分,這是修道的基礎。
《道德經》第六章用簡潔的文字描寫形而上的實存的“道”,即繼續闡述第四章“道”在天地之先的思想,用“谷”來象征“道”體的虛狀;用“神”來比喻“道”生萬物,而且綿延不絕,認為“道”是在無限的空間支配萬物發展變化的力量,是具有壹定物質規律性的統壹體。
老子想說明“道”的作用是無窮無盡的,從時間而言,它歷久不衰,天長地久。從空間而言,它無處不在、無窮無盡。它孕育著宇宙萬物而生生不息。
“玄牝之門”是產生萬事萬物的根源,它的作用非常的大。“玄牝之門”、“天地根”,都是用來說明“道”為產生天地萬物的地方。
人類最原始的本性表現為對母體的信戀,這應該在每個人的內心中都有所感知。然而這種本性在人類的精神的需求上,卻又曲折地表現為依賴於自然,企求與自然合為壹體的那種強烈的願望。
老子所講的“道”具有偉大而崇高的母性,天地和萬物從它那裏誕生,並從它那裏獲取源源不斷的生命和享用不盡的養料。它養育著卻不占有己有,給予卻不自恃有功。
百度百科--道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