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選自《戰國策·魏策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標題是後人加上。《戰國策》是西漢末年劉向根據戰國史書整理編輯的,***三十三篇,分東周、西周、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山中十二策。唐雎(ju),也作唐且,人名。不辱使命,意思是完成了出使的任務。辱,辱沒、辜負。
②[秦王]即秦始皇贏政,當時他還沒有稱皇帝。
③[安陵君]安陵國的國君。安陵是當時的壹個小國,在現在河南鄢(yan)陵西北,原是魏國的附屬國。戰國時魏襄王封其弟為安陵君。
④[易]交換。
⑤[其]句中用來加重語氣的助詞。
⑥[加惠]給予恩惠。
⑦[秦滅韓亡魏]秦滅韓國在始皇十七年(前230),滅魏國在始皇二十二年(前225)。
⑧[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長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錯意,置意。錯,通“措”。
⑨[請廣於君]意思是讓安陵君擴大領土。廣,擴充。
⑩[與]疑問語氣助詞。。
⑴[直]只,僅僅。
⑵[怫(fu)然]盛怒的樣子。
⑶[公]相當於“先生”,古代對人的客氣稱呼。
⑷[布衣]平民。古代沒有官職的人都穿布衣服,所以稱布衣。
⑸[亦免冠徒跣(xian),以頭搶(qiang)地耳]也不過是摘掉帽子,光著腳,把頭往地上撞罷了。搶,撞。
⑹[庸夫]平庸無能的人。
⑺[士]這裏指有才能有膽識的人。
⑻[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專諸刺殺吳王僚(的時候),彗星的尾巴掃過月亮。專諸,春秋時吳國人。公子光想殺王僚自立,就使專諸把匕首藏在魚肚子裏,借獻魚為名,刺殺了王僚。“彗星襲月”和下文的“白虹貫日”“蒼鷹擊於殿上”都是自然現象,本文把這些現象同人事聯系起來,是古代迷信的說法。
⑼[聶政之刺韓傀(gui)也,白虹貫日]聶政刺殺韓傀(的時候),壹道白光直沖上太陽。聶政,戰國時韓國人。韓傀是韓國的相國。韓國的大夫嚴仲子同韓傀有仇,就請聶政去把韓傀刺殺了。
⑽[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於殿上]要離刺殺慶忌(的時候),蒼鷹撲到宮殿上。慶忌是吳王僚的兒子。公子光殺死王僚以後,慶忌逃到衛國,公子光派要離去把他殺了。倉,通“蒼”。
⑾[懷怒未發,休祲(jin)降於天]心裏的憤怒還沒有發作出來,上天就降示了征兆。休祲,吉兇的征兆。休,吉祥。祲,不祥。
⑿[與臣而將四矣](專諸、聶政、要離)加上的,將成為四個人了。這是唐雎暗示秦王,他將效法專諸、聶政、要離三人,刺殺秦王。
⒀[縞(gao)素]白色的絲織品,這裏指穿喪服。
⒁[秦王色撓]秦王變了臉色。撓,屈服。
⒂[長跪而謝之]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古人席地而坐,坐時兩膝著地,臀部靠在腳跟上。跪時上身挺直,表示莊重。謝,道歉。
⒃[諭]明白,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