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為什麽會成為千古名句?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為什麽會成為千古名句?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妙句)

——陶金·淵明《飲酒》

萬文武

大家都說陶淵明的這兩首詩好,其實自然不好。宋代蔡在其《詩經》中引用《雞肋集》說:“陶淵明的意旨不是詩,詩是要傳達他的意思。”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就是采菊東籬下,望山色,意思無非如此。”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就是采菊,不看山,正好看見,無憂無慮健忘,百無聊賴。這在細字和粗字之間是找不到的。”

其實要理解這兩句話的好,還是要讀全詩。這首詩有10句,分三段讀。前四句是壹段話,解釋了他為什麽會這樣:因為“心遠未自偏。”不是環境的安靜,而是內心的安靜。用4句話寫出這段沈默,這兩句話在其中2。後兩句補充,說“這裏面有真意,我忘了想說什麽了。”是整篇文章的點睛之筆;顯然,這裏的“無憂無慮”不是沒有思考,而是有“真意”,只是無用或忌諱,所以被“忘說”二字推開。

陶淵明深居簡出,寧願采菊東籬下,也不願為了那五鬥米工資,屈尊去服侍別人。他不是不想搞政治,但那不是他心目中的“桃花源”。所以,這裏說不出的“真意”,壹定是有所指的。如今隨著考古發現地下資料,很多古老的結論在古籍解讀中被推翻。沈從文先生在《文物誌》中考證,所謂“上善四君子”其實是“南山四君子”的筆誤。於是陶淵明在東裏采菊,或者說“悠然”的時候,想到了“南山四貴人”,這和魯迅先生“興田共舞,誌常在”的彼岸人格壹模壹樣。

只是現在,陶淵明沒有那麽淡化了。我覺得亂世不合作卻依然以國為心的陶淵明更可親可愛!

人民日報海外版(第七版2001 1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