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童話故事講成語?

童話故事講成語?

① 用壹個成語寫童話故事

杞人憂天!

② 有關童話的成語故事,

有關童話的成語故事舉例說明如下:

壹、成語列舉:

1、刻舟求劍

2、亡羊補牢

3、葉公好龍

4、甚囂塵上

5、上下其手

6、死灰復燃

7、風聲鶴唳

8、掩耳盜鈴

9、老馬識途

10、愚公移山

11、精衛填海

12、誇父逐日

13、狐假虎威

14、火中取栗

15、邯鄲學步

16、濫竽充數

17、明日黃花

18、青梅竹馬

19、盲人摸象

20、唇亡齒寒

二、成語釋義典故舉例5個:

1、刻舟求劍

拼音:[kè zhōu qiú jiàn]

詳細釋義 :比喻不懂事物已發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

典 故:戰國時,楚國有個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壹不小心,把隨身攜帶的壹把寶劍掉落江中。他趕緊去抓,已經來不及了。 船上的人對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人似乎胸有成竹,馬上掏出壹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壹個記號,並向大家說:“這是我寶劍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壹個記號。”,大家都不理解他為什麽這樣做,也不再去問他。 船靠岸後那楚人立即在船上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撈取掉落的寶劍。撈了半天,不見寶劍的影子。他覺得很奇怪,自言自語說:“我的寶劍不就是在這裏掉下去嗎?我還在這裏刻了記號呢,怎麽會找不到的呢?”,至此,船上的人紛紛大笑起來,說:“船壹直在行進,而妳的寶劍卻沈入了水底不動,妳怎麽找得到妳的劍呢?”,其實,劍掉落在江中後,船繼續行駛,而寶劍卻不會再移動。像他這樣去找劍,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2、亡羊補牢

拼音: [wáng yáng bǔ láo]

詳細釋義 :亡:逃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 羊逃跑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後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

典 故:這故事出自“戰國策”。戰國時代,楚國有壹個大臣,名叫莊辛,有壹天對楚襄王說: “妳在宮裏面的時候,左邊是州侯,右邊是夏侯;出去的時候,鄢陵君和壽跟君又總是隨看妳。妳和這四個人專門講究奢侈淫樂,不管國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縣北)壹定要危險啦!”,襄王聽了,很不高興,生氣罵道:“妳老糊塗了嗎?故意說這些險惡的話惑亂人心嗎?”,莊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說:“我實在感覺事情壹定要到這個地步的,不敢故意說楚國有什麽不幸。 如果妳壹直寵信這個人,楚國壹定要滅亡的。妳既然不信我的話,請允許我到趙國躲壹躲,看事情究竟會怎樣。” 莊辛到趙國才住了五個月,秦國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陽城(今河南息縣西 北)。這才覺得莊辛的話不錯,趕緊派人把莊辛找回來,問他有什麽辦法;莊辛很誠懇地說:“我聽說過,看見兔子牙想起獵犬,這還不晚;羊跑掉了才補羊圈,也還不遲。……”

3、葉公好龍

拼音:[yè gōng hào lóng]

詳細釋義 :葉公:春秋時楚國貴族,名子高,封於葉(古邑名,今河南葉縣)。比喻口頭上說愛好某事物,實際上並不真愛好。

典 故:魯哀公經常向別人說自己是多麽地渴望人才,多麽喜歡有知識才幹的人。有個叫子張的人聽說魯哀公這麽歡迎賢才,便從很遠的地方風塵仆仆地來到魯國,請求拜見魯哀公。 子張在魯國壹直住了七天,也沒等到魯哀公的影子。原來魯哀公說自己喜歡有知識的人只是趕時髦,學著別的國君說說而已,對前來求見的子張根本沒當壹回事,早已忘到腦後去了。子張很是失望,也十分生氣。他給魯哀公的車夫講了壹個故事,並讓車夫把這個故事轉述給魯哀公聽。 然後,子張悄然離去了。 終於有壹天,魯哀公記起子張求見的事情,準備叫自己的車夫去把子張請來。車夫對魯哀公說:“他早已走了。”,魯哀公很是不明白,他問車夫道:“他不是投奔我而來的嗎?為什麽又走掉了呢?”,於是,車夫向魯哀公轉述了子張留下的故事。那故事是這樣的:,有個叫葉子高的人,總向人吹噓自己是如何如何喜歡龍。他在衣帶鉤上畫著龍,在酒具上刻著龍,他的房屋臥室凡是雕刻花紋的地方也全都雕刻著龍。天上的真龍知道葉子高是如此喜歡龍,很是感動。壹天,真龍降落到葉子高的家裏,它把頭伸進窗戶裏探望,把尾巴拖在廳堂上。這葉子高見了,嚇得臉都變了顏色,驚恐萬狀,回頭就跑。真龍感到莫名其妙,很是失望。其實那葉公並非真的喜歡龍,只不過是形式上、口頭上喜歡罷了。

4、上下其手

拼音:[shàng xià qí shǒu]

詳細釋義 :比喻玩弄手法,串通做弊。

典 故:春秋楚襄王二十六年。楚國出兵侵略鄭國。以當時楚國那麽強大,弱小的鄭國,實在沒有能力抵抗的,結果,鄭國遭遇到戰敗的厄運,連鄭王頡也被楚將穿封戌俘虜了。戰事結束後,楚軍中有楚王弟公子圍,想冒認俘獲鄭頡的功勞,說鄭王頡是由他俘獲的,於是穿封戌和公子圍二人便發生爭執,彼此都不肯讓步,壹時沒有辦法解決得來。後來,他們便請伯犁作公正人,判定這是誰的功勞。 伯州犁的解紛辦法本是很公正的,他主張要知道這是誰的功勞,最好是問問被俘的鄭王。於是命人帶了鄭王頡來,伯州犁便向他說明原委,接著手伸二指,用上手指代表楚王弟公子圍,用下手指代表楚將穿封戌,然後問他是被誰俘獲的。鄭王頡因被穿封戌俘虜,很是恨他,便指著上手指,表示是被公子圍所俘虜。於是,伯州犁便判定這是公子圍的功勞。 “上下其手”這句成語便是出於這個故事;是表示玩法作弊,顛倒是非的意思。 在現在的社會中,這種情形是常常會發生的:譬如有人做了不法的事情,知道罪有應得,難逃被懲處的厄運;於是暗地裏進行賄賂,或請托親友奔走求情,求予包庇,結果大事化小,小事化無,仍得消遙法外。像這種參與其事的人,從中枉法舞弊,便可以說是:“上下其手”了。

5、風聲鶴唳

拼音: [fēng shēng hè lì]

詳細釋義 :唳:鶴叫聲。 形容驚慌失措,或自相驚憂。典 故: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堅組織90萬大軍,南下攻打東晉。東晉王朝派謝石為大將,謝玄為先鋒,帶領8萬精兵迎戰。 苻堅認為自己兵多將廣,有足夠的把握戰勝晉軍。他把兵力集結在壽陽(今安徽壽縣)東的淝水邊,等後續大軍到齊,再向晉軍發動進攻。 為了以少勝多,謝玄施出計謀,派使者到秦營,向秦軍的前鋒建議道:“貴軍在淝水邊安營紮寨,顯然是為了持久作戰,而不是速戰速決。如果貴軍稍向後退,讓我軍渡過淝水決戰,不是更好嗎?”秦軍內部討論時,眾將領都認為,堅守淝水,晉軍不能過河。待後續大軍抵達,即可徹底擊潰晉軍。因此不能接受晉軍的建議。 但是,苻堅求勝心切,不同意眾將領的意見,說:“我軍只要稍稍後退,等晉軍壹半過河,壹半還在渡河時,用精銳的騎兵沖殺上去,我軍肯定能大獲全勝!”,於是,秦軍決定後退。苻堅沒有料到,秦軍是臨時拼湊起來的,指揮不統壹,壹接到後退的命令,以為前方打了敗仗,慌忙向後潰逃。謝玄見敵軍漬退,指揮部下快速渡河殺敵。秦軍在潰退途中,丟棄了兵器和盔甲,壹片混亂,自相踐踏而死的不計其數。那些僥幸逃脫晉軍追擊的士兵,壹路上聽到呼呼的風聲和鶴的鳴叫聲,都以為晉軍又追來了,於是不顧白天黑夜,拼命地奔逃。就這樣,晉軍取得了“淝水之戰”的重大勝利。

③ 出自童話故事的成語 寫四個

餵餵餵!童話故事也!這可沒有.童話故事是西方的.而內什麽.成語是東方的.

④ 童話故事的成語

杯弓蛇影

拔苗助長

驚弓之鳥

葉公好龍

刻舟求劍

掩耳盜鈴

畫蛇添足

亡羊補牢

買櫝還珠

守株待兔

狐假虎威

鄭人買履

智子疑鄰

⑤ 童話故事成語

黔驢技窮,精衛填海,螳螂撲蟬,與虎謀皮,削足適履,畫餅充饑, 瞎子摸象,狼狽為奸,鷸蚌相爭,守株待兔,揠苗助長,刻舟求劍,鴻雁傳書,狐假虎威

⑥ 關於童話故事的成語。

關於童復話故事的成語:

1刻舟求劍、制

2亡羊補牢、

3葉公好龍、

4甚囂塵上、

5上下其手、

6死灰復燃、

7風聲鶴唳、

8掩耳盜鈴、

9老馬識途、

10愚公移山、

11精衛填海、

12誇父逐日、

13狐假虎威、

14火中取栗、

15邯鄲學步、

16濫竽充數、

17明日黃花、

18青梅竹馬、

19盲人摸象

20唇亡齒寒

⑦ 與童話故事有關的成語

黔驢技窮,精衛填海,螳螂撲蟬,與虎謀皮,削足適履,畫餅充饑, 瞎子摸象,狼狽為奸,鷸蚌相爭,守株待兔,揠苗助長

⑧ 有關童話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有關童話故事的成語有:

1.小時了了:指人不能因為少年時聰明而斷定他日後回定有作為。

2.學無止答境:用勤奮學習的方式適應環境。

3.叔敖埋蛇:孫叔敖埋兩頭蛇,這雖不是什麽驚天動地的大事,卻表現了他處處為他人著想的高尚品德。

4.劃粥割齏:等粥凍結後把粥劃成若幹塊,鹹菜切成碎末壹起食用,形容十分刻苦。

5.二堅為災:堅:小子;二堅:指病魔。比喻疾病纏身。

7.狗猛酒酸:因狗兇猛致使酒酸無人買。比喻環境惡劣,前進困難。也比喻權臣當道,阻塞賢路。

8.雞鳴狗盜:指微不足道的本領。也指偷偷摸摸的行為。

⑨ 關於童話故事的成語

成語故事: 狐假虎威、守株待兔

歷史故事成語:臥薪嘗膽、完壁歸趙

古文成語: 愚公移山、三顧茅廬

口頭俗語成語:大難不死、隔墻有耳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壹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⑩ 關於童話故事的成語有什麽

盲人摸象

掩耳盜鈴

揠苗助長

守株待兔

失斧疑鄰

刻舟求劍

塞翁失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