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來看僧侶。和尚是佛教的代表。佛教註重探索人類心靈和道德的進步和自覺。他們的信徒(主要是僧侶指導下的人)參與修行主要是為了發現生命和宇宙的真相。他們希望用自己的修行,最終超越生死,打破壹切煩惱,擺脫生活。
在中國古代,人們往往在經歷了人生的磨難之後,看破紅塵,出家為僧。換句話說,這是壹種逃避現實的行為。既然出家是為了避禍,亂世怎麽能輕易下山?同時,佛教講究因果循環。在佛教信徒眼中,他們始終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所以他們相信那些引發戰爭的人總有壹天會自食其果,所以不需要他們的幫助。
相反,如果在盛世時期,因為很多皇帝推崇佛教,需要佛教的思想來教化百姓,那麽和尚下山也是正常的。當然,既然佛教受到重視,寺廟多了,那麽修繕、和尚飯錢等壹些開銷自然需要靠自己的努力,而且除了香火錢之外,當然還包括下山化緣等方式,所以在盛世經常可以看到和尚。
先說道士,道士是道教的代表。道家思想以“道”為最高信仰,崇拜多神,追求長生、開悟、救世。道教的人主要信仰太上老君,太上老君是能煉制各種丹藥的神仙。
盛世,國富民安,國富民強。既然百姓沒有後顧之憂,這時就有人希望追求長生不老,或者成仙,成為道士。在中國古代,人們認為達到長生不老的方法是吃仙丹,而達到長生不老需要打坐和修行。不管是出於什麽目的,都有壹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需要壹個安靜的環境,市區自然不是他們的首選。所以,在盛世,道士往往會隱居山林,從而幫助自己為目標而努力。
相反,道教也主張拯救世界。如果是在亂世,他們希望通過幫助別人來為自己的修行做點貢獻,從而達到成仙的目的。這也是為什麽在戰爭中經常可以看到道士的身影。
通過這種分析,我們不難發現,“道士鼎盛時不出山,亂世下山,和尚則相反”的說法是有科學依據的,是建立在兩者思想基礎上的行為規律,並不是說兩者之間有道德優劣,實際上只是各司其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