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北京為什麽景多,和北京是怎麽形成的

北京為什麽景多,和北京是怎麽形成的

北京(Beijing?City)——中華人民***和國首都?北京,市名,簡稱京,中華人民***和國首都,中國***產黨中央委員會駐地,郵政編碼:100000。

中央四個直轄市之壹,是全國政治和科學文化的中心,也是國內國際交往的中心之壹,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和古都之壹,亞歐大陸最大的交通樞紐。?其中心位於北緯39度54分,東經116度23分。雄踞華北大平原北端。北京的西、北和東北,群山環繞,東南是緩緩向渤海傾斜的大平原。

北京平原的海拔高度在20-60米,山地壹般海拔1000-1500米,與河北交界的東靈山海拔2303米,為北京市最高峰。境內貫穿五大河,主要是東部的潮白河、北運河,西部的永定河和拒馬河。北京的地勢是西北高、東南低。西部是太行山余脈的西山,北部是燕山山脈的軍都山,兩山在南口關溝相交,形成壹個向東南展開的半圓形大山彎,人們稱之為“北京彎”,它所圍繞的小平原即為北京小平原。

綜觀北京地形,依山襟海,形勢雄偉。誠如古人所言:“幽州之地,左環滄海,右擁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濟,誠天府之國”。

北京全市土地面積16410平方公裏。其中平原面積6338平方公裏,占38.6%。山區面積10072平方公裏,占61.4%。城區面積87.1平方公裏。?北

京是世界歷史文化名城和古都之壹。早在七十萬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區就出現了原始人群部落“北京人”。而北京建城也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最初見於記載的名字為“薊”。公元前1045年北京成為薊、燕等諸侯國的都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壹中國以來,北京壹直是中國北方重鎮和地方中心;自公元938年以來,北京又先後成為遼陪都、金上都、元大都、明清國都。1949年10月1日正式定為中華人民***和國首都。

北京具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對外開放的旅遊景點達200多處,有世界上最大的皇宮紫禁城、祭天神廟天壇、皇家花園北海、皇家園林頤和園,還有八達嶺、慕田峪、司馬臺長城以及世界上最大的四合院恭王府等各勝古跡。全市***有文物古跡7309項,其中國家文物保護單位42個,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22個。北京的市樹為國槐和側柏,市花為月季和菊花。另外,北京出產的象牙雕刻、玉器雕刻、景泰藍、地毯等傳統手工藝品馳譽世界。

地方名考證

北京是壹座有著三千多年歷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著不同的稱謂,大致算起來有二十多個別稱。

薊據史書記載,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克商以後,封帝堯之後於薊,封召公]於燕。另說周以前就有燕國,後燕並薊,以薊城為國都,這就是現在北京的前身。秦滅燕之後,設置薊縣,故址在今北京城。

幽州遠古時代的九州之壹。幽州之名,最早見於《尚書·舜典》:“燕曰幽州。”兩漢、魏、晉、唐代都曾設置過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壹帶。?燕都因古時為燕國都城而得名。戰國七雄中有燕國,據說是因臨近燕山而得國名,其國都稱為“燕都”。

以後在壹些古籍中多用其為北京的別稱,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曾出版過壹種北京文史的刊物,其名就叫《燕都》。?日下始見於《晉書》,潁川距晉國都洛陽極近,故稱日下。後來唐朝詩人王勃作《滕王閣序》時有“望長安於日下,指吳會於雲間”之句,即運用於此典故,此後便以“日下”為國都的代稱。作為北京的代名詞來用的有清人朱彜尊的《日下舊聞》和乾隆年間成書的《日下舊聞考》等。

幽都唐代曾設置幽都縣,遼時也曾設置過幽都府,所治在今天的北京壹帶。?燕京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自稱燕帝,以範陽為燕京。安史之亂平定後,罷燕京。後來北京的正式命名雖屢有變動,而燕京這個名稱卻廣泛使用。近百年來,“燕京”是北京最常用的壹個別稱,甚至壹些企業的名稱、產品的命名也多用這兩個字。

春明起源於唐代,唐朝首都長安的正門(東門)名為春明門,古人認為東方主春,於是後人遂以“春明”作為首都的別稱,北京成為國都後,也曾被稱為“春明”。清人孫承澤著有《春明夢余錄》,蓋其意即此。?京城唐天寶元年(742年)以前,稱首都長安為京城,以後京城就泛指國都,北京成為國都後,也多將其稱為京城,時至今日也是人們稱呼北京最常用的代名詞。

南京遼會同元年(938年),將原來的幽州升為幽都府,建號南京,又稱燕京,作為遼的陪都。當時遼的首都在上京(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部)。?燕山北宋宣和四年(1123年),宋、金聯合伐遼,攻占燕京。宋、金議和後,燕京回歸北宋,建燕山府(因臨近燕山腳下),故燕京又稱燕山。?中都宋宣和六年(1125年),金人南侵,占領宋的燕山府。金貞元元年(1153年)金人遷都燕京,改稱中都,所治均在今天北京西南壹帶。

大興金在將燕京改為中都的同時,設大興府,所治在今天的北京東南部,包括今東城區、崇文區、朝陽區及大興區的東部。?大都元代以金的離宮(今北海公園)為中心重建新城,至元九年(1272年)改稱大都,俗稱元大都。

汗八裏元時蒙古人稱大都為汗八裏,蒙語的意思為“汗城”,即可汗所居之處。所以元朝定都北京後也被稱為汗八裏,馬可·波羅在他著的遊記中就稱大都(北京)為汗八裏。

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滅掉元朝後,為了記載平定北方的功績,將元大都改稱北平。?北京明永樂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樂皇帝)取得皇位後,將他做燕王時的封地北平府改為順天府,建北京城,並將準備都城遷於此,這是正式命名為北京的開始,至今已有600余年的歷史。

京師明成祖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遷都北京,改稱京師,直至清代。京師壹詞最早見於《詩經·大雅·公劉》:“京師之野,於時處處。”後世遂稱國都為京師。還有壹種說法,陜西鳳翔有山曰京,有水曰師,因周文王和武王在此建都,故統名為京師,以後便將京師當成國都的代稱,北京被稱為國都後,也曾被稱為京師。

宛平這是老北京人對北京的泛稱,其實不準確,明清的宛平縣治區只是今天北京的壹部分,大致方位是現在的北京西南部,包括今西城區、宣武區、海澱區的壹部分以及石景山區、門頭溝區和大興區的西部。?京兆民國二年(1913年)廢順天府,翌年置京兆地方,直隸中央,其範圍包括今天的北京大部分地區,民國十七年廢京兆地方,改北京為北平。?北京歷史上除了用過上述名稱外,還有秦漢之時,北京曾是廣陽郡的治所;隋大業年間,曾是涿郡的治所;唐天寶年間,曾是範陽郡的治所;遼代時曾是析津府的治所;明清之時,曾是順天府的治所,於是廣陽、涿郡、範陽、析津和順天府也成了北京的別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