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大樹鎮旅遊資源

大樹鎮旅遊資源

孟子林位於鄒城市東北12.5km的四季山南麓,又名“雅勝林”,是孟子及其子孫安葬的墓地。它生活在孟母森林的東部,也被稱為“東夢林”。占地50萬平方米,是中國現存規模較大、歷史悠久的家族墓地之壹。宋仁宗景佑四年(1037),孔子第45代孫孔道輔留居兗州,在四季山的太陽下拜謁了孟子墓,並在墓旁修建了孟子廟。此後,孟子向寺廟供奉祭品。宋元豐七年(1084),朝廷給國庫三十萬,多建墓廟,購置祭祀田地,廣植柏樹。元十四年(1277),被山東省判刑的霍天祥在孟子墓前立碑,題名“鄒國陵園”。明清以後不斷擴建修繕,達到現在的規模。

夢林前有壹條神道,約3李龍,旁邊高大的古樹形成壹條綠色的走廊。中間有壹條小溪,小溪上建有壹座拱形單孔石橋,俗稱“禦橋”。橋的左側有壹塊石碑,上面寫著“雅勝林”四個字。過了橋,沿著長約500米的石頭隧道走到享受館門口。孟林目前有10多塊石碑,大部分保存在孟子墓前、賞殿內、賞殿內。新建孟子廟碑,建於北宋遊靜五年(1038),為北宋泰山學派著名學者孫福所撰。距今已有960多年的歷史,是研究《三孟子》最早、最珍貴的實物資料。

賞完廟就是孟子墓。墓前有壹塊巨大的紀念碑,上面寫著“亞聖孟子之墓”。碑文是楷書,美麗端莊的溫雅。它是由孟子第七十代孫於清道光十四年(1834)創建的。孟子陵西北約300米處,有三座古墓,稱為“三陵”。根據三次運動的記載,有、和孫叔叔三座墓。孟子墓東南約400米處,有兩座姓氏不詳的古崖墓。在孟子墓的西南面,地面上遺留著許多菱形磚和漢代陶片。歌山摩崖石刻位於鄒城東北15km歌山腳下的壹塊花崗巖石坪上。分面東西向20.6米,南北向8.4米,* * * 173㎡。經文內容是維摩詰經。嶧山石刻位於鄒城東南10公裏的嶧山上,現存石刻300余處,其中摩崖石刻有兩處,分別位於五華峰和任瑤洞。五華峰刻在“輕風月”石上,向陽面刻有《文殊般若經》。小平面的長度為2.13米,寬度為3.65米。十壹行經文是豎著刻的,每行都是交叉的。第壹行刻有“文殊般若”四個字,目前共有79個字。妖洞石刻位於楊珊“妖洞”西側的烏龍石上。多面體高約4米,寬約2.65米,面積約10.6平方米。經文7行14字,字徑約20至30厘米。

歌山和嶧山摩崖石刻屬於北周。雖然它們已經被風雨侵蝕了1400多年,但字跡依然十分清晰。摩崖石刻立足天地,以山為材,在自然的空間中展示,與自然景物融為壹體,是人文書法與自然環境、藝術美與自然美的統壹。但我看到壹塊塊巨大的巨石靜靜地矗立著,上面刻著佛經的精華,像壹塊神秘的石頭散落在山野的佛經上。鐫刻的經文以其獨特的氣勢,與靜謐蔥郁的自然環境相吻合,配合自然的字體和文字,給人壹種自然、超凡的森林和遼闊感。其書法藝術風格瑰麗多變,以隸書之變為主要風格,篆書、楷書、書法相結合,規模宏大,意境崇高,被譽為“大字鼻祖、書單大師”。摩崖石刻是自然景觀、宗教文化和書法藝術的結合體,人們可以在山崖絕壁、藍天白雲、松柏蒼松、潺潺流水、涼風習習中欣賞摩崖石刻經書。他們不僅可以領略大自然的迷人風光,了解宗教文化的智慧,還可以沈醉於書法藝術的境界,讓人感受到無窮的藝術魅力。又名九眼山,九眼山。因山頂平坦寬闊,古人取吉祥之意,故取名常平山,又名平山。據清光緒十八年(1892)《鄒縣續誌》載:“平山即長平山”。慈海解釋為“平昌鄉古地名”,因巖石呈褐色、紅色或黃色,似火焰,故又稱九眼山。昌平山上有很多名勝古跡。七泉在農村很有名,分布在寺院和山上。泉水清澈低微,終年流淌,是附近村民的優質水源。南山腰部有觀音寺、華佗寺、靈官寺、山寺等寺廟。其中靈官廟和山寺在“文革”中被毀,玉皇廟是規模較大的第壹座。

玉皇廟建在昌平山南麓。殿內外,翠柏參天。每月初壹、十五,香煙在山間縈繞。整個寺座坐北朝南,三室壹院壹門,中軸線結構對稱。廟門呈長方形,高2.2米,寬1.5米。正對著廟門的是壹面比廟門略寬的迎賓墻,右邊臥著壹株千年紫丁香,左邊墻上纏繞著藤蔓。穿墻而過的是壹座石制香爐,高1.3米,兩側是道士居住的房屋。“濟寧道士半個長平”,說明來濟寧長平山的道士很多。每年正月初九,是玉帝廟會。大多數與會者燒香,拜佛,爬山取樂。會場的攤位多為評書、唱戲、雜技、算命。玉帝廟會是典型的山貨會。

在長平山頂,有壹個武場和壹個大旗遺址,薛剛在晚唐時期以國王的身份占領了這座山。昌平山勢險峻,山頂平坦寬闊,易守不易攻,武場可容納千人。山東南邊的懸崖上有薛剛的洞府。洞壁上刻著“三清、三精、三寶、天尊四皇”等大字。右邊懸崖上有“三母二十四仙洞”七個大字。周圍松柏環繞,天空湛藍,是絕佳的藏身之處。山腰還有1972開挖的人工隧道,從山窩村沿隧道可達尼山。是西漢魯王陵,1977年被定為省級重點文物,2006年6月15日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雲山漢墓位於半山腰,北朝南,東西並列,洞依山勢而掘。三座墓葬形制基本壹致,墓葬均已露出。東面的壹座墓道,南北長27米,東西寬4.8米,高2.5米。墓道壁上也有明顯的豁口。雲山漢墓的發掘方法與曲阜市的九龍山、汀山漢代官墓類似,形制基本壹致。據《漢書》?對《景十三王傳》和九龍山漢墓發掘資料的考證表明,雲山漢墓為西漢魯王墓,此墓群於1977年公布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