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奉獻與快樂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內容是什麽?

奉獻與快樂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內容是什麽?

妳好,以下內容為參考答案。5.關於奉獻與幸福的文本討論。1.整體把握這篇講話,目的明確,層次清晰,語言通俗,文短意長。梁啟超在演講的開頭引用了中國人耳熟能詳的儒家經典《禮記》和道家經典《老子》中的諺語,並在開頭提出了“敬業樂業”的主題。接下來分別討論“有工作”、“敬業”和“快樂”的重要性。最後用“責任”和“利益”概括全文的意圖。“奉獻與快樂”的前提是“就業”。作者首先引用孔子的話和百丈禪師的故事,得出“百業為先,萬惡懶惰為先”的結論,強調“有業”是做人的根本。在論證“敬業”的問題時,我們先用朱的“惟敬是正”來說明“敬業”的意思就是專註,沒有雜念。然後,提出“我為什麽要尊重妳”這個問題。。作者從人類存在的需要(為生活而工作)和個體生命的意義(為勞動而生活)出發,論證了“壹切職業都是神聖的,壹切職業都是可敬的”的道理。在作者看來,當大總統和拉黃包車在職業的神聖性上沒有區別。因此,“關於各種職業,我們沒有任何選擇”。至於做什麽樣的工作,全憑“天賦如何,情況如何”。只要“把壹種工作做完整,就是天地之間的第壹人。”於是,他又問:“怎樣才能完成壹種作品?”還是那句話,“唯壹的秘密就是忠誠”和“尊重”。莊子、孔子、曾的名言,木匠與政治家的比較,拾荒者與士兵的比較,都在強調壹個道理:“敬業是人生最必需、最有益的。”光“敬業”是不夠的,“開心忘憂”才是人生更高的境界和價值。在討論“快樂”的重要性時,梁啟超首先談到“多辛苦”這個常見的感嘆,指出人生在世,做任何事都是費力的;對於無法回避的事情,與其“愁眉苦臉的去做”,不如樂壹樂。“任何職業都很有趣,...為什麽?”在這個問題下面,列舉了四個原因。這四個理由都滲透著深刻的人生閱歷和哲理,相信任何壹個投身於某項工作或事務的人都會有同感。在演講的最後,梁啟超簡單地把“奉獻與快樂”概括為“責任”和“樂趣”,強調“合理的人類生活,應該永遠是這樣的”,“希望妳能和我壹起享受!”這篇議論文的最大特點是引用了大量的經典和格言警句。儒家的《禮記》、《論語》、朱、曾國藩、道家的老莊、佛家的禪師都被作者用來論證自己的觀點。口語和言語特點的體現:(1)引用古代名著時,用通俗的口語解釋。比如對孔子的兩句話:“終日食之難而無心!”“終日群居難,言不如行,仁厚睿智難!”他做了壹個生動有趣的解釋:“孔子...搖搖頭,為這兩種人嘆息說:‘難!“困難!”“沒有什麽是對主正確的”的解釋是:“用現在的話來說,妳做了壹件事,妳就會對它忠誠,妳就會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這件事上,這就是尊重。“②語言通俗。比如在提到百丈禪師的故事時,他說:“這位重言行的老禪師,老實不禮貌,那天絕對不肯吃飯。”再比如,“從出生的那壹刻到死亡的那壹秒,除了睡覺,妳不能把四肢和五官放在壹邊。“(3)註意結合演講過程中的情況與聽眾進行現場交流。比如“今天大熱天的,我在這裏喊破嗓子,妳們這些人都直揪著耳朵聽。有些人看我們看得那麽重;“翻過來,如果我們去賭博,去吃酒,不是壹樣很難找到上帝嗎?”在演講的最後,“希望大家和我壹起欣賞!”也是對觀眾直接的精神訴求。另外,幾個反問句的運用,適當提煉幾個分論點,有利於吸引聽眾的註意力和思考。二、問題研究1。應該如何理解「業」的含義?要引導學生註意“職業”並不局限於狹義的職業。正如作者所說,“凡是能稱為物的,本質上都是可敬的。”所以“奉獻與快樂”的含義不僅限於謀生的正式職業,還指人生中任何有價值的東西;不僅是成年人的工作,還有學生的學習。指出這壹點,可以擴大梁啟超命題的適用範圍,也有助於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經歷閱讀這篇文章。2.如何深刻理解「奉獻」精神?這是本課的難點。我們可以結合中國傳統文化的特定背景來理解梁啟超提倡“奉獻與快樂”的良苦用心。中國傳統文化是壹種等級文化。中國人的職業觀念壹直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人的讀書目的是“學得好就做官”,“做田舍郎,黃昏當皇帝”這種官本位文化鄙視普通職業,尤其是體力勞動,人們把出人頭地、揚名立萬作為人生價值的實現。因此,梁的“立言”說對匡正世風、提高國民性有著積極的作用。但他在論證“奉獻”的必要性時,有兩點可以質疑:第壹,人為什麽要為勞動而活?為什麽“工作是功德,不工作是罪過”?人類或個人的生活不全是“勞動”,“休閑”也是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裏的休閑不僅包括狹義的吃喝玩樂,還包括精神享受)。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休閑在生活中的比重還在不斷增加。“工作是功德,不工作是罪惡”是壹種鮮明的新教倫理(參見馬克斯·韋伯《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其實就像“人活著不是為了吃飯”,人活著也不是為了工作。如果說馬克思所說的克服異化的勞動具有人類解放的意義,那麽這種意義梁啟超在這裏從來沒有提到過。第二,人既然是社會動物,其職業地位和工作心理就不可能不受社會環境的約束。在某個時代,人力車夫無論多麽敬業,都會被欺負,悲慘,卑微(如《駱駝祥子》中的祥子),與總裁的生活相去甚遠。這個時候,有沒有可能要求人力車夫舒服壹點,願意拉黃包車?合理嗎?是否涉嫌“維護現有統治秩序”?梁啟超認為,當木匠是政治家,拾糞人是軍人,“人人都為社會效力”,有忽視階級差距的傾向。練習筆記1。反復閱讀課文,思考作者先後講過哪些問題;文章裏說“我堅信合理的人類生活應該永遠是這樣的”,用我自己的話說,合理的人類生活應該是什麽樣的。這個問題旨在讓學生掌握作者的主要觀點和想法。作者講過三個問題:“有工作”、“敬業”、“快樂”。文章最後說,“我堅信人類合理的生活應該永遠是這樣的”,而“合理的生活”就是先有壹份正當的職業(或任何有價值的東西),而不是“吃飽了撐的,沒打算”。對妳所做的事情表示尊重,這樣妳才能專心致誌,忠實地去做;要在用心做事中找到樂趣,就不要愁眉苦臉,怨天尤人,而要達到“以忘憂為樂”的境界。第二,在談到“有工作的必要性”時,文章舉了孔子和百丈禪師兩個例子來說明;說到“所有職業都有意思”,列舉了四個原因來說明。參考兩種寫作方法,根據自己的理解,試著列舉幾個“有工作是必須的”的理由或提供幾個“所有的工作都是有趣的”的例子,本題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舉例”和“說理”兩種論證方法,開闊思路。比如“有工作是必須的”的理由是:第壹,可以謀生,讓自己經濟獨立,人格自尊,不需要依賴別人,不需要佩服別人,不需要拘束;第二,讓自己的身心安定下來,不至於閑著無聊;第三,讓自己的日常生活有規律,有利於身體健康;4.就業過程中的困難、挫折和煩惱,是意誌和性格、能力和才華的鍛煉;第五,事業上的小成功會增強自信心和成就感,給人帶來精神上的滿足;6.創造性的成就是對人生價值的最高肯定...“所有的職業都很有趣”:居裏夫婦幾年來從成噸的工業廢料中提取鐳,非常辛苦和枯燥,但他們有發現鐳的夢想,從不覺得工作枯燥,也從不抱怨和想放棄。第三,“因為自己的天賦和處境,把壹種工作做到盡善盡美,是天下第壹人。”按照作者的標準,妳身邊能找到壹兩個這樣的“天地間壹流人物”嗎?大聲說出來,和同學交流。這個問題意在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發現身邊瑣事的意義。同時練習口語表達能力。第四,文中說:“事物的本質,從理論解剖來看,並不高。”他補充道,“我相信壹個木匠能做出壹張好桌子,這和政治家的建築壹樣有價值。”但也有人引用拿破侖的話,“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讓我們討論壹下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這個問題。這個問題意在激發學生的逆向思維和批判性提問能力,辯證地認識生活問題。討論的問題比較復雜,要根據學生的理解水平來把握討論的深度,不要強求達到壹定程度。參考答案:文中作者認為任何職業都是不平等的,是奉勸那些“坐在這座山上看那座山,壹事無成”的人腳踏實地,勤勤懇懇,才能把事情做好,進而實現職業的樂趣和人生的價值。考慮到現實中個人生活的幸福,只有這樣才能安定下來(儒家),才能得到內心的平靜(佛教)。拿破侖的名言是激勵人們樹立遠大誌向,努力挖掘自身潛力,敢於挑戰命運。另壹方面,在特定的社會歷史階段,分工上確實存在“尊卑”之分,用努力換來的“奉獻”未必能保證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和尊重;這時候不僅不可能,而且有維護現有等級秩序的嫌疑。拿破侖的話有問題:壹支軍隊裏,只能有壹個元帥,但士兵需要幾千萬。如果每個士兵都不安心當兵,都有當元帥的夢想,這支軍隊的戰鬥力就可以懷疑了。畢竟社會提供的“元帥”職位是很少的。如果大部分“軍人”想當“元帥”而失敗,人生豈不是很失敗?可見兩種說法應用的語境不同,反映的人生觀也不同。如果說梁啟超教導人們安於本職工作,不要好高騖遠,體現了中國隱忍自制的人生哲學,那麽拿破侖鼓勵士兵爭當元帥,則是典型的西方個人本位的進取外向的人生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