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濟南趵突泉導遊詞

濟南趵突泉導遊詞

女士們,先生們: 

1、妳們好! 歡迎妳們到泉城濟南來旅遊!在濟南停留期間,由我來接待妳們並提供服務,我希望我的講解能使大家在濟南玩得開心,過得愉快。今天我們要去的地方就是濟南三大名勝之壹的趵突泉。趵突泉公園位於濟南市中心,南靠千佛山,東臨泉城廣場,北望大明湖,面積近11萬平方米。 

2、趵突泉公園是壹座以泉水為主的自然山水公園,為濟南七十二名泉之冠,被譽為“天下第壹泉”。趵突泉又名檻泉,為濼水之源,至今已有2700年的歷史,水溫壹年四季恒定在攝氏18度左右。趵突泉公園以觀泉、賞魚、品茶、山石、文化為特色,以小巧玲瓏,步移景異,清潔幽靜、古樸典雅而著稱。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座白墻灰瓦、出檐卷山、卷棚式的民族風格的建築就是趵突泉公園的東門。大門正中匾額上“趵突泉”三個貼金大字,是1959年郭沫若同誌題寫的。?

3、進了大門,首先映入大家眼簾的是壹座迎門假山,大家知道為什麽要迎著大門建假山嗎?這是古代造園的壹種手法,叫做障景法,也就是說以山為主,迎門疊石,似透非透,成為公園門口處的自然屏障,與山石後的溪流成山環水行之勢,同園中其他景物相分離。這座假山的石塊全部采自於濟南南部山區,石質、色澤、紋理都可以同江蘇無錫的太湖石相媲美。 

4、過了晴雨橋,大家再往前走,就看到這塊石姿優美,紋理自然,高4米,重8噸的龜石了。它最初為元代散曲家張養浩所收藏。張養浩酷愛自然山川,棄官歸隱濟南後,以山猿、野鶴、山石為友。此龜石有“瘦、皺、漏、透”的特點,在此與它合影,有長壽延年的吉祥之意。

5、請大家隨同我壹起往前走,現在我們來到的地方是馬跑泉。為什麽叫馬跑泉呢?據說這泉水是由北宋時期的抗金將領關勝的戰馬刨出來的,故此得名。相傳,關勝是梁山泊農民起義將領,後為濟南總兵劉豫的部將,驍勇善戰。金兵南侵時,誓死不降,奮勇抗金。在壹次激戰中,敗走西城,口渴難忍。他的戰馬仰天長嘶,前蹄奮力刨地,泉水奪地而出,後人為紀念此泉,稱它為馬跑泉。

6、再往前走,我們來到了漱玉泉景區。“漱玉泉”三字是已故濟南書畫家關有聲的手筆。“漱玉泉”三字的來歷有幾種說法。壹種說法是,在古代人們常把女子的牙齒稱為“玉”,而女詞人李清照常在此梳洗打扮,因此而得名;另壹種說法取自於李清照所著的《漱玉集》;還有壹種說法是從“漱石枕流”這個成語轉化而來的,形容嘩嘩的泉水沖刷著玉石的樣子。 

7、我們現在看到的是李清照紀念堂,建於1979年。紀念堂兩旁是郭沫若先生題寫的對聯。上聯是“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寫得是李清照故居所在地;下聯是“漱玉集中金石錄裏文采有後主遺風”,是對她所作的《漱玉集》以及為丈夫《金石錄》所作的序的高度贊揚。掛在門廳內的匾額“壹代詞人”也是郭沫若手書的。

8、再往西走,就到了金線泉景區。金線泉同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並稱為濟南四大名泉。“金線”的形成,是由於兩岸泉水相對湧流,流勢均衡。當太陽照射到池底,平靜的水面上就會顯示出壹條聚成的水線,金光閃亮,像遊絲壹般,忽隱忽現,隨波蕩漾,蜿蜒多變。老金線泉的“金線”已難看到,新金線泉的“金線”也必須在水勢旺盛,陽光照射角度恰當時才能看到。 

9、再繼續往西走,我們就來到了尚誌堂,又叫“金線書院”,因金線泉而得名,舊時指官家或私人藏書和講學的地方。尚誌堂院中栽滿了白玉蘭、紫玉蘭,每到初春,玉蘭花爭相綻放,芳香撲鼻,故尚誌堂院也稱玉蘭院。 

10、現在我們來到的地方是滄園和白雪樓景區。滄園,原名叫“勺滄園”,取“滄海壹勺”之意。這裏原是明代著名詩人李攀龍的讀書處。明萬歷年間按察使葉夢熊曾在滄園西側建“白雪樓”,紀念李攀龍。現在我們已經穿過了楓溪區,又回到了趵突泉公園的東門口,今天的講解就到這裏,有不妥之處,請多多包涵並留下妳們的寶貴意見。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