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直接的重要性就是:妳考試要考,不學考試不及格妳就會倒黴。(這個是說笑的)
文言文是中國幾千年文化積澱的載體,通過學習文言文,可以拓寬視野,培養自己的文化底蘊。中華文明是有延續性的,中華文化又是融會貫通的,很多現在我們所需要的知識在古代典籍中都能找到,如果對文言文壹竅不通,那根本無法深入研究。而且文言文並不是學文科的人才需要學。比如說妳要做個物理學家,古文獻中有很多物理知識,以散文或筆記小說的形式記錄下來了,妳需要參考這些文獻,但是並不會有人幫妳翻譯好現成的現代漢語,那妳只能自己捧著古書看古文了。又比如說妳想成為壹名企業家,古代有很多管理哲學可以借鑒,又需要妳從古籍中去學習,看不懂文言文不是很慘?
再從個人修養上來說,通過學習文言文,可以提高自己的素養,深化自己的思想,對個人氣質、生活態度都有影響。
所以咯,有興趣就好好學,沒興趣的至少也打個基礎吧。總有壹天是用得到的。
2. 學習文言文的意義就文言掌握上來講
讀他人的翻譯 跟自己翻譯是兩回事的
雖然很多已經有翻譯了 卻楞逼著學生翻譯 無非就是要個練習的過程
妳記十遍“之”有“的”的意思 比不上拿篇文章自己壹練記得深刻
反復枯燥的記憶其效果肯定不如實際結合用幾次的效果好……所謂做來做去無非就是讓妳印象深刻麽
就學習文言的必要上來講
壹直覺得古人的很多思想放在現在也都是不落後的
甚至有很多是妳在不同的年紀所能理解到不同層次的
很多是古人們對人生的理解與把握的精髓 看看沒什麽壞處
學習文言的意義就是在於掌握與古人交流的手段麽
翻譯過來的東西 很多是加上了譯者的理解(不光是文言)
而且同樣壹個文言的用字 可能每個人的理解還不同呢 連基礎的理解都沒做好的話 妳又怎麽可能挖掘其中真諦?
同樣壹個“無為”的境界 妳說多少個人能有多少種理解?
妳也可以說 我不學文言甚至不認字這輩子也能過得好好的 何必花那功夫
當然也對 不過什麽樣的精神層面決定了妳眼中的世界
所以麽~看妳怎麽理解怎麽選擇了
-------
不過要說眼前的有用沒用
那妳覺得應試教育出來的我們 將來能用得上的東西能有多少?
很功利的來講全為壹個分麽 那麽 為了分的事情還要考慮為什麽麽?還要考慮哪部分是浪費時間麽?妳只管去做就對了
3. 學習文言文的現實意義300字左右學習文言文的現實意義文言文學習,應將文言文知識與文中蘊含的人文思想、審美價值結合起來,將文言文中的情、境、語有機地統壹起來,讓我們在掌握文言和讀寫方法的同時,陶冶情操,豐富知識,增強美感,培養對文言文的領悟力和學習主動性。
1.理解文言文的歷史悠久與現實意義的關系。中華民族在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創造過程中,通過壹代代文人墨客的辛勤筆耕,留下了壹卷卷不朽的篇章。
這些作品對我們後學者來說,可謂博大精深,但卻因為年代久遠而造成了較大的學習困難。這除了語法結構的差異之外,還有壹個主要的原因,是我們對文言文的時代背景及蘊含其中的深刻道理難以理解。
它要求我們不能光從詞語解釋、語法結構、篇章布局進行學習,還應該盡可能詳盡而生動地透過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進入文章藉以產生的年代中去,使自己有身臨其境之感,從而明白作者因何而發,為何而嘆,萌發出探究作者如何敘述,如何論證的沖動。我們也應入情入理,談古論今,把文言文中表達出的情感、理喻融化到自己的心境中,品味其語言美,鑒賞其因事而發的思想情感,以及亙古難移、影響至今的文人思想,進而理解文中所蘊含的歷史文化積澱和現實意義。
2.理解文言文的博大精深與生動形象的關系。燦爛的古典文學為我們展現了我國古代歷史和古代文化的特有的價值,折射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形成了搖曳多姿的文學風格,創造了無與倫比的豐富優美的民族語言。
我們應在擁有了壹定的形象思維和審美情趣的能力之後,去充分感受古代文學的文質兼美、形神俱佳的意境和美感。方法有:(1) *** 誦讀。
以聲傳情、聲情並茂,使自己融匯於作者所創造的藝術境界,體驗到作品所飽含的感情和情境;(2)情境感受。中學文言文有不少篇目的情境,都涉及到祖國的名勝古跡,如嶽陽樓、滕王閣、石鐘山、小石潭、蘭潭等,我們應通過內容的賞析,領會作者筆下生活的豐富多彩,享受大自然的美景,以及如何運用語言描寫生活,把古代的“彼情彼景”變成眼前看得見、耳邊聽得到、心中想得透的生動情境,進而感受到作品的意境,達到化深為淺、化虛為實的學習效果。
3.理清文言文學習過程與人生啟迪的關系。中學課文中選用大量文言文,其目的不僅僅是要培養我們具有初步閱讀文言文的能力,更要我們學會賞析優秀古典文學作品,從中吸收優秀文化和道德修養,塑造完美的人格。
若能在學習過程中,不畏文言艱澀難懂,而是將自我主動地融入教師所創設的“美、智、趣”的學習環境,融入“親、助、樂”的師生人際關系,激發出自己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吸收歷史人文的思想,關註自己的價值取向,“披文入情”、“以析促評”,就壹定能以優秀作品反映直接美感、深刻哲理、思想火花,來啟迪自己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養成自己對真理、對事業、對完善人格的執著追求的優良品質。
4. 學好古文最重要的是什麽怎樣學習文言文教育部基礎教育司推薦的兩套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中,文言文的教學占了整個教學內容的40%,而且相對集中在高壹年級。
其中,高中《語文〈試驗本〉》高壹年級兩個學期各6個單元,文言文分別占3個單元;《高中語文實驗課本》高壹年級則全年集中文言文教學,上下冊各4個單元。在文言文教學總量擴大、要求提高的情況下,如何學好文言文,本文想結合教學大綱的具體要求,談壹些想法。
新修訂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對文言文教學,提出了這樣的要求:誦讀古典詩詞和淺易文言文,理解詞句的含義和作品的思想內容,背誦壹定數量的名篇。重點掌握常見的150個文言實詞,18個文言虛詞和重要的文言句式在課文中的用法。
教學大綱的要求,有兩層基本涵義:壹是文言文閱讀的要求和方法,二是文言基礎知識的積累和掌握。下面試作分別說明。
首先,文言文閱讀的要求和方法,概括地說,就是誦讀、理解、背誦 。誦讀、理解、背誦,誦讀是核心、是關鍵、是文言文學習的立足點。
所謂誦讀,朱自清先生曾說:“誦讀是壹種教學過程,目的在培養學生的了解和寫作能力,教學的時候先由老師範讀,後由學生跟著讀,再由學生練著讀,有時還得背誦,除背誦以外都可以看著書。”由此可以看出,在誦讀教學中,除掉老師的範讀外,學生所要作的就是“跟著讀”、“練著讀”、“背誦”和“看著書(讀)”,換句話說,誦讀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探究的學習過程。
這當中,讀是關鍵。讀,首先要聽老師範讀。
從老師的範讀中應該領悟些什麽,請看梁實秋先生回憶他的老師徐錦澄先生講課:徐先生於介紹作者之後,朗誦全文壹遍,這壹遍朗誦可很有意思。……不論是古文或白話,壹字不茍地吟詠壹番,好像是演員在背臺詞,他把文字裏的蘊藏著的意義好像都給宣泄出來了。
他念得有腔有調,有板有眼,有感情,有氣勢,有抑揚頓挫,我們聽了之後,好像是已經領會到原文的意義的壹半了。好文章擲地作金石聲,那也許是過於誇張,但必須可以瑯瑯上口,那卻是真的。
從這裏可以看出,文章的腔調、板眼、感情、氣勢、抑揚頓挫以及所蘊藏著的意義,都要通過朗誦表達出來。而學生在聽老師的範讀中,也正要獲得對文章的這方面的最初的也是最直觀的印象和認識,從而激發起自己誦讀的欲望,以達到進壹步“理解詞句的含義和作品的思想內容”的目的。
腔調、板眼、感情、氣勢、抑揚頓挫以及文字所蘊藏著的意義等等,不是壹下子就讀得出來的,它是學生在不斷地聽範讀、跟著讀、練著讀的誦讀過程中逐步體會、領悟、感知得來的。尤其要註意以下幾點: 第壹要讀音正確。
這是由於文言文中多生僻字,又間有通假字、多音字和破讀所決定的。壹般來說,課文註釋中對這壹些都註明了讀音,要依據註音,認真讀準。
這裏要著重提壹提“破讀”的問題。所謂“破讀”,就是改變字(詞)的讀音以區別不同的意義或詞性的壹種方法。
如“衣”用作名詞時讀yī,用作動詞(穿衣)時讀yì;“食”在表示吃時讀shí, 在表示給人吃時讀sì。不過現在有的破讀音已經進入現代漢語中,壹般字典也已有註明,如美好的“好”(形容詞)讀hǎo,愛好的“好”(動詞)讀hào,難易的“難”(形容詞)讀nán,災難的“難”讀nàn等等。
而有些破讀現在已不加特別區分,如葉公好龍的“葉”,舊讀shè,現在可以讀為yè了。掌握破讀,對辨析詞性詞義,加深對文言文的理解,是很有必要的。
第二要註意停頓。包括句中停頓和句間停頓。
能正確劃分句中停頓和句間停頓,表明了對語句層次和大意的正確理解,這要在對詞句含義理解的訓練中,通過誦讀來實現。 此外,還要註意讀出語氣、讀出語勢,等等。
實際上,誦讀就是在初步理解的基礎上,反復熟讀課文,逐步加深理解,直至可以背誦的學習過程。 我們不贊成在文言文的學習中,搞繁瑣的語法分析,機械的誦記名詞術語,也不主張呆板的所謂字字落實、句句落實。
我們主張學習文言文,要在誦讀中感知,在誦讀中領悟,在誦讀中積累語言的素材,最後達到將文言變成自己語言習慣的壹個部分。 這樣的壹個學習過程,誦讀、識記、理解是同步進行的。
我們所說的對文言文的理解,主要是指對文章內容上的整體的領會、把握。這種領會和把握應當:①著眼於全篇的內容;②著眼於文意的溝通;③著眼於文章的篇章。
至於背誦,這也是由於文言文學習的特殊性所決定的。字詞的識記,詞句含義的理解,作品思想內容的把握,都要靠熟讀成誦才能做到。
而且,語言文字的學習,概念和規則並不是最重要的,不是記住了規則就能說話、寫作、閱讀;語言學習是先實踐、運用,然後理解。因而語文學習需要背誦,而文言文的學習則更強調背誦了。
能夠“誦讀古典詩詞和淺易文言文,理解詞句的含義和作品的思想內容”,主要靠背誦量的不斷積累。因此,新修訂的小學、初中、高中語文教學大綱,都對背誦作了量的規定。
其中,小學背誦古詩詞80首,初中背誦文言文20篇、古詩詞50首,高中背誦古文20篇、詩詞曲50首。這樣壹些篇目全部誦讀至背誦,爛熟於心,達到上述文言文閱讀。
5. 學習文言文的感想300字從上小學起,我們就開始接觸並學習文言文。由於年代久遠,對於白居易的所謂“老婆婆都能讀懂”的詩文,我們讀來都難免有些晦澀難懂。但壹路學來,收獲和意義還是不自覺地顯現了出來。
從牙牙學語我們就開始背誦<;三字經>;,讀“人之初,性本善”,聽爸爸媽媽講“犬救 *** ”“黃香溫席”的故事。讀《文徵明習字》,深深為他“日以十本為率,書遂大進”的學習精神而感動。
進入高中,我們學習了越來越多的文言文名篇。我越來越感受到,作為中華兒女,作為想進步的青年,學習文言文是多麽的必要。
讀《增廣賢文》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我們清楚地懂得了要孝敬父母。讀《後漢書》天下皆知取之為取,而莫知與之為取。我知道了給予別人也是壹種收獲。讀《公孫龍子》見侮而不鬥,辱也。它教會了我們當正義遭到侮辱、欺淩卻不挺身而出,是壹種恥辱的表現。讀《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讀《莊子》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讀《左傳》,讀《中庸》,讀範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通過學習文言文,我直接了解了歷史以及古人的思想。很多中國人不可不知的知識都來自於文言文。三山五嶽,三皇五帝……。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面對古人的思想觀念,我們必須實事求是地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來理解,但是它帶給我們的借鑒作用是絕不可否認的。
古為今用,繼承發展。中醫是起源於形成於中國的具有整體觀念辨證論治等特點的醫學。它無疑很好地繼承了我國傳統文化。即使在文革期間,中醫仍作為“古為今用”的醫學實例得到黨和國家政策上的支持而得以發展。現代,中醫在中國仍然是治療疾病的常用手段之壹。文言文壹直是中醫考試的必考科目。中醫產生於原始社會,春秋戰國中醫理論已經基本形成。僅對於醫學方面,文言文中就包含著怎樣豐富的智慧啊!
中華民族是個歷史悠久的民族。五千年的悠久歷史都凝結在了文字典籍之中。文言文中有無限豐富的凝結著古人智慧的材料。當然,學習這些經典文章將對我們修養內涵將產生積極的作用和影響。
身為中華兒女,弘揚祖國的傳統文化,是我們不可推卸的義務和責任。身為中學生,在繼承和發展傳統文化的過程中,又可以增加我們談吐的魅力,開拓視野,豐富知識.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6. 400字作文:古文學習的苦與樂在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人才招聘市場上可謂是人才“擠擠”,可還有許多大學畢業生難以找到工作,於是學生們都在為自己的未來而艱苦奮鬥著。可是面對這種情況,有人高呼“快樂學習”。對此,我的觀點是:學習,苦並快樂著。
從鑿壁偷光到頭懸梁、錐刺股;從範進的喜極而瘋到孔乙己的悲劇;從孫山屢屢落榜到孔子四處遊學……種種事例無壹不表明了苦學的形象,或成功,或失敗。誠然,“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寶劍鋒從磨勱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冰凍三尺,非壹日之寒”。等等這些告誡人們要學會吃苦的名言的克有其真理所在。稚嫩的芽兒只有在拼盡全身力氣突破種皮,歷經風雨打後,才後綻放絢麗奪目的鮮花;蠶蛹只有在帶著濕漉漉的身體破殼而出後,才能幻化成翩翩起舞的彩蝶;幼鷹只有在經歷壹次又壹次的折翼之痛後,才擁有那翺翔於天空的矯健身姿……同樣,年幼無知的我們,只有在刻苦學習之後才能讓自己的人生光鮮亮麗。
刻苦學習是必要的,但是,在大力推廣素質教育的今天,只懂得埋頭學習已不再是我們的要求。在快樂中學習知識,在學習中享受快樂是我們所提倡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我們對學習感興趣,能從學習中感受到快樂,才能喜歡學習、學會學習。反之,如果我們對學習毫無興趣,感覺學習是壹種負擔,那麽我們就會對學習反感,甚至產生厭學情緒,那就更不用說攀登上成功的巔峰,到達理想的彼岸了。
在這裏,我所說的讀書的“苦”與“樂”並不矛盾,會學習的人,正是真正做到刻苦學習、快樂學習、苦中作樂的智者。如今有越來越多的學校倡導合作學習,活躍課堂氣氛。在這種課堂上,同學之間可以相互討論、探究,個人的想法與情感得到充分地表達;他們還可以在課堂上唱歌、跳舞,盡情地展示自己的才藝;他們還可以從社會實踐中獲得理論知識和動手能力。如此獨特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們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但是,他們也不乏艱苦奮鬥的精神,他們認真領會老師的思想,潛心研究學習方法,及時鞏固所學知識。二十壹世紀的莘莘學子,正是把學習的真諦體悟得徹徹底底,發揮得淋漓盡致。
學習,苦並快樂著,這才是學習的真正內涵及最佳方法.
7. 學好古文最重要的是什麽怎樣學習文言文教育部基礎教育司推薦的兩套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中,文言文的教學占了整個教學內容的40%,而且相對集中在高壹年級。
其中,高中《語文〈試驗本〉》高壹年級兩個學期各6個單元,文言文分別占3個單元;《高中語文實驗課本》高壹年級則全年集中文言文教學,上下冊各4個單元。在文言文教學總量擴大、要求提高的情況下,如何學好文言文,本文想結合教學大綱的具體要求,談壹些想法。
新修訂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對文言文教學,提出了這樣的要求:誦讀古典詩詞和淺易文言文,理解詞句的含義和作品的思想內容,背誦壹定數量的名篇。重點掌握常見的150個文言實詞,18個文言虛詞和重要的文言句式在課文中的用法。
教學大綱的要求,有兩層基本涵義:壹是文言文閱讀的要求和方法,二是文言基礎知識的積累和掌握。下面試作分別說明。
首先,文言文閱讀的要求和方法,概括地說,就是誦讀、理解、背誦 。誦讀、理解、背誦,誦讀是核心、是關鍵、是文言文學習的立足點。
所謂誦讀,朱自清先生曾說:“誦讀是壹種教學過程,目的在培養學生的了解和寫作能力,教學的時候先由老師範讀,後由學生跟著讀,再由學生練著讀,有時還得背誦,除背誦以外都可以看著書。”由此可以看出,在誦讀教學中,除掉老師的範讀外,學生所要作的就是“跟著讀”、“練著讀”、“背誦”和“看著書(讀)”,換句話說,誦讀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探究的學習過程。
這當中,讀是關鍵。讀,首先要聽老師範讀。
從老師的範讀中應該領悟些什麽,請看梁實秋先生回憶他的老師徐錦澄先生講課:徐先生於介紹作者之後,朗誦全文壹遍,這壹遍朗誦可很有意思。……不論是古文或白話,壹字不茍地吟詠壹番,好像是演員在背臺詞,他把文字裏的蘊藏著的意義好像都給宣泄出來了。
他念得有腔有調,有板有眼,有感情,有氣勢,有抑揚頓挫,我們聽了之後,好像是已經領會到原文的意義的壹半了。好文章擲地作金石聲,那也許是過於誇張,但必須可以瑯瑯上口,那卻是真的。
從這裏可以看出,文章的腔調、板眼、感情、氣勢、抑揚頓挫以及所蘊藏著的意義,都要通過朗誦表達出來。而學生在聽老師的範讀中,也正要獲得對文章的這方面的最初的也是最直觀的印象和認識,從而激發起自己誦讀的欲望,以達到進壹步“理解詞句的含義和作品的思想內容”的目的。
腔調、板眼、感情、氣勢、抑揚頓挫以及文字所蘊藏著的意義等等,不是壹下子就讀得出來的,它是學生在不斷地聽範讀、跟著讀、練著讀的誦讀過程中逐步體會、領悟、感知得來的。尤其要註意以下幾點: 第壹要讀音正確。
這是由於文言文中多生僻字,又間有通假字、多音字和破讀所決定的。壹般來說,課文註釋中對這壹些都註明了讀音,要依據註音,認真讀準。
這裏要著重提壹提“破讀”的問題。所謂“破讀”,就是改變字(詞)的讀音以區別不同的意義或詞性的壹種方法。
如“衣”用作名詞時讀yī,用作動詞(穿衣)時讀yì;“食”在表示吃時讀shí, 在表示給人吃時讀sì。不過現在有的破讀音已經進入現代漢語中,壹般字典也已有註明,如美好的“好”(形容詞)讀hǎo,愛好的“好”(動詞)讀hào,難易的“難”(形容詞)讀nán,災難的“難”讀nàn等等。
而有些破讀現在已不加特別區分,如葉公好龍的“葉”,舊讀shè,現在可以讀為yè了。掌握破讀,對辨析詞性詞義,加深對文言文的理解,是很有必要的。
第二要註意停頓。包括句中停頓和句間停頓。
能正確劃分句中停頓和句間停頓,表明了對語句層次和大意的正確理解,這要在對詞句含義理解的訓練中,通過誦讀來實現。 此外,還要註意讀出語氣、讀出語勢,等等。
實際上,誦讀就是在初步理解的基礎上,反復熟讀課文,逐步加深理解,直至可以背誦的學習過程。 我們不贊成在文言文的學習中,搞繁瑣的語法分析,機械的誦記名詞術語,也不主張呆板的所謂字字落實、句句落實。
我們主張學習文言文,要在誦讀中感知,在誦讀中領悟,在誦讀中積累語言的素材,最後達到將文言變成自己語言習慣的壹個部分。 這樣的壹個學習過程,誦讀、識記、理解是同步進行的。
我們所說的對文言文的理解,主要是指對文章內容上的整體的領會、把握。這種領會和把握應當:①著眼於全篇的內容;②著眼於文意的溝通;③著眼於文章的篇章。
至於背誦,這也是由於文言文學習的特殊性所決定的。字詞的識記,詞句含義的理解,作品思想內容的把握,都要靠熟讀成誦才能做到。
而且,語言文字的學習,概念和規則並不是最重要的,不是記住了規則就能說話、寫作、閱讀;語言學習是先實踐、運用,然後理解。因而語文學習需要背誦,而文言文的學習則更強調背誦了。
能夠“誦讀古典詩詞和淺易文言文,理解詞句的含義和作品的思想內容”,主要靠背誦量的不斷積累。因此,新修訂的小學、初中、高中語文教學大綱,都對背誦作了量的規定。
其中,小學背誦古詩詞80首,初中背誦文言文20篇、古詩詞50首,高中背誦古文20篇、詩詞曲50首。這樣壹些篇目全部誦讀至背誦,爛熟於心,達到上述文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