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學院設有中國語言文學系、歷史系、哲學系、社會學系、新聞傳播學系、國際文化系、藝術系、信息資源管理系,以及古籍研究所、朝鮮研究所、日本文化研究所等26個研究所,中外文化交流史、漢語史、中國古代文學與文獻、宋研究4個研究中心。本科專業17,涵蓋文史哲法四個學科;有12個博士點(含中國語言文學壹級學科),有漢、史兩個博士後流動站;擁有文史教育部基礎學科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兩個基地,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中國史)1重點研究基地。現有教授80人(其中博士生導師44人),副教授81人。
中國語言文學(包括漢語言文學基礎課、漢語言文學影視專業和漢語言文學、古典文學、編輯出版專業)是國家文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培養具有創新性和系統性的漢語言文學、影視專業基礎知識,既能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又能勝任機關、學校、科研機構、新聞出版部門、影視制作機構等企事業單位的實際工作。主要課程:中國文學、世界文學、中國古代文學史、中國現當代文學史、語言學基礎、古代漢語、現代漢語、文學理論、電視攝像與編輯、古典文獻學、訓詁學、校勘編輯概論、音像編輯與制作、出版概論等。
歷史學(含歷史學國家基礎班和博物館學專業)培養具有人類文化遺產評價、分析、鑒賞的基本知識,能在國家機關、文教事業、新聞出版、對外貿易、國際文化交流、文化檔案和各類企事業單位從事實際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專門人才。主要課程:中國史、世界史、史學理論、考古學、中國歷史文選、歷史地理學、海外中國學選讀、中外歷史名著選讀等。文物與博物館學培養具有文物與博物館學基本理論和知識,具備文物保護、鑒賞、研究和管理文物的基本能力的專業人才。主要課程:展示設計、人類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博物館學概論、文物管理與監管、文物保護與鑒定技術、中國科技史、中國古代美術等。
信息資源管理(含信息資源管理和電子政務)專業培養具有系統的信息資源管理基礎理論知識,熟悉各類信息資源管理流程和相關技術,以及政府信息管理行為和流程,能夠熟練運用現代技術手段收集、加工、檢索、傳播和開發利用信息資源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該專業應用前景廣闊。主要課程:信息管理、信息資源與服務、信息檢索、信息分析、信息處理技術、網絡信息傳播、電子文檔管理、電子政務、數據倉庫和數據挖掘。
哲學是人類智慧的科學。主要研究人類哲學、倫理學和美學,以及當代世界發展和現代化中的理論問題。畢業生除繼續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外,還可進入政府機關、科研機構、高校、企事業單位工作。主要課程:哲學概論、中國哲學、外國哲學、科技哲學、社會哲學、經濟哲學、管理哲學、倫理學、美學、邏輯學、宗教學、社會學、心理學等。
社會學專業研究社會的結構、功能和發展變化規律,以便更好地認識社會現象,制定社會政策,解決社會問題,進行社會規劃和管理。畢業生適合在政府機關、企業、社會組織從事社會規劃、管理、政策研究、調查分析、公關策劃等方面的工作。主要課程:社會學概論、社會調查理論與方法、社會統計學、中外社會思想史、經濟社會學、社會發展與現代化、公共關系學。
新聞傳播學(含新聞學、廣播電視新聞學、廣告學)培養新聞記者、編輯、媒體經理等應用型、復合型高級人才。具有較高的理論素養,紮實的哲學、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基礎,掌握現代傳播知識和技能。具體從事報紙編輯、記者、廣播電視節目策劃與制作、廣播電視節目主持、網絡傳播與管理、廣告策劃、廣告制作與管理、宣傳、公關等相關工作。培養能讀碩士、博士的研究型人才。主要課程:傳播學概論、新聞學概論、廣播電視新聞學、中外新聞史、新聞實務、廣播電視節目編輯與制作、廣告學概論、廣告實務、公共關系、專業英語等。
對外漢語專業兼具漢語言文學和外國語言文學的優勢,註重英漢雙語教學,培養具有紮實的漢語和英語基礎,全面了解中國文學、中國文化和中外文化交流,並具有深造潛力的高級對外漢語專業人才;並可在國內外有關部門、學校、新聞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業單位從事對外漢語教學工作。
中外教學和文化交流專家。主要課程:現代漢語、古代漢語、中國現當代文學、英國文學、國際漢學研究、語言學導論、英漢翻譯、文學批評理論、跨文化交際等。
國際政治專業是理論與應用相結合的涉外專業。註重英漢雙語教學,培養具有紮實的國際政治理論基礎、廣博的專業知識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專業人才。可以在各級黨政機關外事部門從事外事宣傳工作,在新聞單位從事國際報道和評論工作,在高校和科研機構從事教學科研工作。主要課程:國際政治、國際法、國際組織、國際政治經濟學、國際關系史、現代中國外交、美國政治與外交政策、外交學、英語口語、英漢翻譯等。
外國語言、文化和國際交流學院
外國語言文化與國際交流學院設有英語、日語、德語、法語、俄語五個語種,設有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英語語言文學、日語語言文學、德語語言文學、俄語語言文學五個碩士點。學院現有教授、副教授120多人。有與德國柏林工業大學合作的德語學習中心、德國大學入學資格DSH考試中心、與德國巴伐利亞州合作的中德文化學院、日本投資的日語中心、日本語言能力考試中心、托福和BEC考試中心、BFT工商人員出國考試中心等機構。學院現任院長是國際知名語言學家、教育專家烏爾裏希·斯坦米勒(ulrich Steinmiller)教授。
英語專業(英語語言文學、商務英語、翻譯模塊)充分發揮浙大理工類、文化管理類各學科的綜合優勢,註重培養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人文知識、跨學科知識和實踐知識,培養語言基礎紮實、人文素質良好、跨文化交際能力和漢英翻譯能力強、熟悉英語國家國情和國際商務知識的高級人才。畢業生可在涉外部門及政府、宣傳、出版、教學、廣電、教育、經貿、旅遊、外事等部門工作。主要課程:高級英語、英語戲劇表演與公開演講、英語辯論與商務談判、英美文學概論、跨文化交際、西方名著精讀、國際金融、進出口商務、外事旅遊翻譯、心理語言學、影視翻譯、口譯(同聲傳譯)。
日語專業培養日本語言文學專業人才,使學生具備較強的聽、說、讀、寫、譯等基本語言技能和應用能力,對日本文學、文化、歷史、經濟、社會有較好的掌握。畢業生可在外事、外企、旅遊、教育、科研單位工作。主要課程:精讀、泛讀、會話、視聽、翻譯、寫作、日本文學史及作家鑒賞、古典語法、日語入門、最新影視劇欣賞等。
德語專業註重培養學生基本的德語交際能力,強調跨學科,重點培養熟悉德語國家國情、歐盟概況,具有跨文化交際能力,掌握經濟管理基礎知識,掌握英語語言運用能力和技能,與國際接軌的復合型德語人才。在我學習期間,我組織了去德國的短期學習。畢業生可從事外事、外貿、傳媒、文化、教學等工作。主要課程:德語、德國及歐盟社會研究、德國文學選讀、(經濟)跨文化交際、德國經濟、德國文學理論、翻譯理論與實踐、科技德語及其應用等。
法語專業強調語言應用技能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在法國本土、加拿大、非洲等法語地區和國家教授法國文化、文學、歷史、經濟、社會等方面的知識,強調跨學科、復合型人才的培養,註重培養研究方法和分析思維能力。鼓勵學生在學習期間到法國學習和實習。畢業生可從事外交、外貿、外事、翻譯、旅遊等涉外工作,或進入科研、教學機構,或出國深造。主要課程:法語、泛讀、聽力、會話、翻譯、寫作、語言學、文學、文化旅遊、經貿知識、商務談判、電影欣賞等。
俄語(俄英雙語方向)強調俄語和英語並重,致力於培養溝通能力強、就業面廣、素質高的俄英雙語人才。既培養學生紮實的俄語語言基礎、掌握俄羅斯文化和良好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又努力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和實際應用能力。在學習期間,學生將在俄羅斯學習壹年。畢業生可從事外貿、外事、管理、文秘、教育、旅遊、新聞等與俄語、英語相關的工作。還可以去歐美國家、俄羅斯、烏克蘭等國深造,攻讀文學、歷史、經濟、哲學、法律等碩士學位。主要課程:俄語精讀、口語、寫作、翻譯理論與實踐、新聞翻譯、外貿會話、俄羅斯文化、俄羅斯藝術欣賞、俄語語言學、高級英語、英語聽說翻譯等。
www.zj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