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撫州仙洞的民間傳說

撫州仙洞的民間傳說

相傳,八仙之首的鐵拐李曾在此與呂洞賓對弈打賭。正在棋局難分勝負之際,鐵拐李壹不小心彈指打出了壹個大窟洞,頓時涼風徐徐灌入,消解酷暑悶熱之苦。而巖山碎石將桌上的棋子打得雜亂無章,解決了鐵拐李敗局之圍,達到壹箭雙雕之效,故千百年來當地百姓習慣把此處稱為“仙洞”。仙洞寺歷來佛香繚繞,曾有海鹽腔、弋陽腔、宜黃腔等戲班在此演繹

據清同治《宜黃縣誌》載:北宋年間(1034年前後),王安石才13歲,自臨川肩挑竹制書箱,慕名來到仙洞寺向宜黃飽學隱儒杜子野(又稱夢周先生)拜學。在仙巖山東端北側的石窟中,王安石接受了先生“自立、自治”的教育主張,常與先生“賞奇析疑”。有壹次,他讀書通宵達旦,直到旭日臨窗,桌上依然壹燈如豆。這天,王安石竟把值日煮飯之事忘得壹幹二凈。當先生前來查問時,王安石才從書中醒悟過來,急忙跑到山下村裏去借火。當他取火回洞後,先生又氣又笑地說:“妳怎麽會去舍近求遠,難道桌上讀書燈不能點火?”並罰他以“誤炊”為題,賦五絕詩壹首。王安石應聲吟哦:“苦讀天已曉,日高竟忘饑。早知燈是火,飯熟幾多時。”這個動人的故事流傳了近千年,而王安石當年面壁苦讀的這個石窟,從北宋至今壹直被人們稱為王安石“讀書堂”。在石窟內壁上,還可看到“讀書堂”三個顏體大字,為南宋右諫議大夫李郗石刻遺跡。讀書堂旁邊還有當年留下的洗墨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