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山
《易傳》是對《周易》壹書的第壹次系統解釋的著作,因為***有10篇文字,故又稱《十翼》。《易經》與《周易》,不是兩名壹實的重同關系,而是種屬關系。
自從陰、陽爻由數字中歸類抽象出來之後,很自然地固定為六十四個六爻卦體,對這些卦體作出有序排列,並且各自給予壹個卦名,便誕生了第壹部《易經》。據史傳,這第壹部《易經》誕生於夏代初期,其名為《連山》。夏代之前,洪水泛濫,人或為魚鱉;大禹治水,洪災頓息,舜將帝位禪讓於禹,建立夏朝。由於長期的洪災,人們對賴以避難的高山心懷感激;洪災之後的漁獵生活,山上盛產的野果和飛禽走獸,為人們的主要生活來源;對山的崇拜,也就成為壹種必然。因此,在對六十四卦排序之時,象征山的“艮”卦名列榜首,也就順理成章。六爻重卦“艮”是由兩個經卦“艮”相重而成,象形山連著山。所以,夏代制定的以“艮”為首卦的《易經》,便取名為《連山》。我國最早圖騰對象“山”,也因此可以確認。
由漁獵社會轉向農業社會,也是在以“山”為崇拜對象的夏代。個中原因,顯然是洪水消減之後,人們紛紛從山上下來,在平原上安營紮寨的緣故。長期的農事活動,使人們對“春播壹粒粟,秋收萬顆糧”的土地產生了感情。於是,由“山”移情於“地”的觀念隨著農事活動的深入展開而得以確立。
商湯取夏政而代之,作為治國之策的《易經》,也必須作出相應的改編。由於古籍資料的殘缺,我們已無法知道改編的全部內容,但是從商朝初期誕生的第二部《易經》稱名《歸藏》,可以確定這部《易經》的首卦已由“艮”改換為“坤”。坤為地,以“坤”為首卦的《歸藏》,表達了商代先人對大地的崇拜,我們祖先由此進入第二個圖騰崇拜時代。
商代八百年,是農業社會逐漸走向成熟的階段。成熟的農業生產,使先人們意識到農作物的收成好壞並不取決於土地,而是取決於天氣:風調雨順,五谷豐登;洪澇旱災,欠收甚至顆粒無收。於是,先人的觀念又開始發生第三次轉變,即由對“地”的崇拜轉向對“天”的崇拜。商朝末年,周族領袖姬昌被商紂王囚禁於羑裏,在獄中對第二部《易經》即《歸藏》作了全新的編纂,即史稱“演易”。經姬昌重新編纂之後的'這第三部《易經》,在周朝取代商政權之後正式命名為《周易》,即“周朝的《易經》”。
由於觀念的變化,更由於《周易》的誕生,《歸藏》自周代始式微,但是,壹直到春秋末期,它還有可能被完整保留著。據《禮記》記載,孔子為了解殷商社會,曾專門跑到殷商貴族集居地宋國,尋找並研究《歸藏》;從孔子的“吾欲觀殷道……得坤乾焉”的透露,我們也獲得了《歸藏》的首卦是“坤”,第二卦是“乾”的信息。漢代時,《歸藏》可能還有較多內容存世,所以有易學家焦竑的“商時講學者首重在靜”之議論,經學家鄭玄在《禮記》註疏中稱:“殷陰陽之書存者有《歸藏》,是亦以《歸藏》為殷易矣”。
現在所見的《歸藏》佚文,壹為收錄在《道藏》中,二為前些年從湖北荊門王家臺楚墓中發掘的竹書殘簡。這些佚文為姬昌“演易”的背景提供了信息。
從西周到東周,《周易》不僅是周王朝的治國大綱,也是朝廷及貴族決疑解難的工具。《左傳》、《國語》中的二十多條占筮或援引《周易》決疑記載,便是《周易》權威性和實用性的直接表達。
春秋末期,“善為《易》者不占”成為風氣。孔子晚年喜《易》,以致“韋編三絕”,為學生講《易》,留下解讀《周易》的數篇文字,與前人留下的幾篇資料性文字壹起,合編成《易傳》,遂使得《周易》如虎添翼,進入每壹位讀書人的書房,並進而成為後世科舉取士的“統編教材”。
(節選自2013年3月11日《文匯報》,有刪改)
1.關於《易經》的理解,下列說法正確的壹項是( )
A.“《易經》與《周易》,不是兩名壹實的重同關系,而是種屬關系”,由此可知,《周易》包括《易經》,二者是種屬關系。
B.“孔子晚年喜《易》”,他把解讀《周易》的數篇文字,與前人文字壹起合編,形成對《周易》進行系統解釋的著作《易經》。
C.全文談到了與《易經》相關的三部著作,即《連山》《歸藏》《周易》,而這三部著作體現了《易經》在不同時期的發展。
D.《易經》在不斷的更新與發展之中,首卦也在不停地變化,從夏初到商初再到周代,壹直到現在,其首卦還在不停改變。
解析 A.《周易》,即“周朝的《易經》”,所以《周易》屬於《易經》。B.《易傳》是對《周易》壹書的第壹次系統解釋的著作,《易經》不是。D.無中生有,《易經》首卦到《周易》定為“乾”後,直到現在首卦是否改變,文中無此信息。
答案 C
2.下列各項對於《易經》首卦的論述,不正確的壹項是( )
A.夏代之前,洪水泛濫,山上盛產的野果和飛禽走獸,為人們的主要生活來源,對山的崇拜,使象征山的“艮”卦在《連山》六十四卦中名列榜首。
B.夏代以後,長期的農事活動,使人們對土地產生了感情。於是,由“山”移情於“地”,使得商代初期的《歸藏》首卦由“艮”卦變化為“坤”卦。
C.商代八百年,農業社會逐漸走向成熟,使先人們意識到農作物的收成好壞更多取決於天氣,於是到《周易》時,首卦已更新為代表天的“乾”卦。
D.《易經》首卦在不同階段的每壹次變化之中,生活環境的變化,食物來源的變化,人們的思想觀念和信仰的轉變都對變化起著舉足輕重地決定性。
解析 《連山》定首卦為“艮”和《歸藏》定首卦為“坤”,三個原因都包括;《周易》定首卦為“乾”時,生活環境和食物來源基本未變,主要是因為人們的思想觀念和信仰發生了轉變。
答案 D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內容的壹項是( )
A.夏代初期誕生的《連山》,以“艮”為首卦,這為我們現在將我國最早的圖騰對象確認為“山”提供了重要的歷史依據。
B.商湯取夏政而代之,作為治國之策的《易經》,也作出了相應的改編,通過對改編全部內容的分析,獲知大地已被崇拜。
C.周族領袖姬昌在獄中對《歸藏》作了全新“演易”,後被周武王命名為《周易》。直至此時第三部《易經》方才塵埃落定。
D.漢代時,第二部《易經》——《歸藏》還有較多內容存世,所以才能有易學家焦竑的“商時講學者首重在靜”之議論。
解析 B.“通過對改編全部內容的分析”錯,根據原文“已無法知道改編的全部內容”可知。C.無中生有,從原文中看不出“被周武王命名為《周易》”。D.原文中為漢代時《歸藏》“可能”還有較多內容存世。
答案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