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四書五經是哪四書哪五經

四書五經是哪四書哪五經

四書五經是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

四書介紹:

朱熹分別為這四部書作了註釋,其中,《大學》《中庸》的註釋稱為“章句”,《論語》《孟子》的註釋因為引用他人的說法較多,所以稱為“集註”。值得註意的是,朱熹所編定的《四書》次序本來是《大學》《論語》《孟子》《中庸》,是按照由淺入深進修的順序排列的。

後人因為《大學》《中庸》的篇幅較短,為了刻寫出版的方便,而把《中庸》提到《論語》之前,成了前年通行的《大學》《中庸》《論語》《孟子》順序。由於朱熹註釋的《四書》既融會了前人的學說,又有他自己的獨特見解,所以,朱熹死後朝廷便將他所編定的審定為官書。

五經介紹:

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合稱“五經”。五經是儒家作為研究基礎的古代五本經典書籍的合稱,相傳它們都經過儒家創始人之壹的孔子的編輯或修改。儒家本六經,即詩、書、禮、樂、春秋、周易。秦始皇“焚書坑儒”,樂經失傳,東漢增論語、孝經,***七經。

到唐時,春秋“三傳”,左傳、公羊傳、谷梁傳,禮經“三禮”,周禮、儀禮、禮記,並爾雅成十二經;宋時益孟子,後有宋刻《十三經註疏》傳世。“十三經”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傳統觀念而言,《易》《詩》《書》《禮》《春秋》謂之“經”。

四書五經的考證及價值:

1、考證

清華大學入藏了壹批戰國竹簡,總數約2500枚。經專家鑒定,其內容全部都是古書,其中有許多經、史壹類的文獻。公布的清華簡中,《傅說之命》三篇引發關註,其內容與東晉時期出現的偽古文《尚書》的《說命》篇完全不同,再次證明,傳世的偽古文《尚書》系後人偽作。

古代的另壹種學術造假行為叫偽托。這類偽托之作和今日之學術造假不同,這類作者只求作品傳世,既不求名也不求利。而且雖然是偽托之作,往往不乏學術價值,有些甚至是極其重要的文獻。《禹貢》是中國現存最古史書《尚書》中的壹篇。

2、價值

只要談到中國傳統文化,必然得提到“四書五經”。“四書五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載體,更是中國歷史文化古籍中的寶典。儒家經典“四書五經”包含內容極其廣泛、深刻,它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具有極高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