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漢字演變的基本規律是什麽?

漢字演變的基本規律是什麽?

文獻學課程大綱

適用專業:漢語言專業

課時:54小時

學術分數:3

壹、這門課程的性質、地位和作用

漢語言文字專業是專門培養從事漢語言文字研究和直接從事語言文字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的專業。作為壹門系統的專業知識,其內容主要包括:漢語文字學、語音學、詞匯學、語法、修辭學、語用學、方言學、文史等相關專業知識。所以文字學是漢語言專業的必修課,在語言類專業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本課程的教學目標

根據教育方針和培養具有專門知識的高級專門人才的需要,本課程的目的是培養本科生了解和掌握文字學的基本知識和理論,文字的起源和基本性質,文字的特征、形體演變和結構規律,以及通過分析形體結構理解文字本義的方法,從而正確理解和解釋形體, 常用漢字的音義,了解本研究領域的最新研究動態,能夠從事壹般語言文字研究。

第三,制定綱要的依據

本大綱的制定以漢語言專業教學大綱、專業知識內容和開設的課程為依據。

是的。漢語言專業主要開設現代漢語、古代漢語、語言學概論、文史類課程。從內容上看,漢語主要包括漢語語音學、文字學、詞匯學、語法、語用學、修辭學、語料庫(文字學)等知識。所以文字學是中文專業的必修課。根據漢語的知識結構和課程設置,特制定文字學課程大綱。

四、大綱內容選擇的原則和要求

文字學課程教學大綱的選擇和編寫原則應體現課程的基本特點和知識結構,課程知識的重點和難點,知識的漸進性、連貫性、系統性和完整性。教學大綱既體現了整個知識的完整性和基本教學要求,又突出了每個知識單元的基本教學要求和基本教學內容,反映了本專業領域的最新動態和最新研究成果。大綱的制定要便於教學過程中的具體操作和實施。總之,大綱要對教學實踐有指導意義和作用,要有實踐性。本大綱是根據上述原則和要求制定的。

動詞 (verb的縮寫)課程內容和基本要求

(1)寫作和語文學

1,教學的基本要求

(1)理解寫作和文字學的具體意義;

(2)掌握文字學研究的具體內容。

2.教學內容

(1)文字與文字學:這裏所說的文字是指漢字,即漢族創造和使用的文字。由於歷史和習慣的原因,人們把中國人使用的文字稱為漢字,而不是漢字。所謂文字學,是指對文字的研究。就中國的文字而言,所謂文字學,也就是漢字之學。

(2)*文字學研究的內容:漢字的起源、性質、漢字與漢字的關系、漢字的特征、結構、形體演變和規律、漢字的讀音和用法(通假字、古今字、異體字、簡化字、同形字)。從研究範圍來看,可以分為:

文字學:古文字學:甲骨文、金文、大篆。

普通文字學:篆書、隸書、楷書。

(二)文本的來源

1,教學的基本要求

(1)了解關於文字起源的傳說和考古資料;

(2)了解原始文字的壹般特征(甲骨文和金文)。

2.教學內容

(1)*關於文字起源:關於文字起源的傳說:結繩筆記、刻字、八卦、倉頡造字;考古發掘:Xi安半坡遺址原圖和大汶口文化遺址原圖。(參見葉正波、李《商周金文簡論》,p 1 ~ 9;唐蘭的《中國文字學》P48 ~ 59;杜和,中國史前遺產)

(2)*原始象形文字(字畫):甲骨文和金文(唐蘭:古代文獻學導論)。

(三)漢字的結構

1,教學的基本要求

(1)掌握漢字的結構類型——六書理論;

(2)了解漢字的性質。

2.教學內容

(1)漢字的結構:*△許慎的六書理論(象形、指事、會意、形聲、音譯、借用)、四體二用理論、唐蘭的三本理論、邱錫圭的三本理論。(參見葉正波《漢字部首》P21~22,唐蘭《中國文字學》P75~92,邱希貴《文字學概要》P97~106)。

(2)漢字的性質:*表意文字,象形文字,表音文字,表義文字。

(四)漢字的演變。

1教學的基本要求

(1)了解漢字演變各階段的特點;

(2)清代大師《說文解字》與《說文解字》。

2.教學內容

(1)*△漢字的發展與形制演變:甲骨文、金文、大篆(戰國、竹簡、帛書)、小篆、隸書、楷書。

(2)*△許慎與《說文解字》:許慎與《說文解字》,《說文》與清代《說文四大家》。(參見葉正波的《漢字部首》P1~20、的《中國文字學》P149~192、邱希貴的《文字學概要》、高明的《中國古代文字學通論》、江的《漢字形態學》)。

(5)漢字的偏旁部首

1,教學的基本要求

(1)了解漢字偏旁部首的創制和具體內容;

(2)掌握常用漢字偏旁部首的形、音、義。

2.教學內容

(1)*漢字的偏旁部首:偏旁部首的建立和意義,偏旁部首的性質和作用,偏旁部首的形體演變,偏旁部首與識字教學。

(2)△常見偏旁詞的形式和意義。(見葉正波《漢字部首P23~89,P90~221》和董蓮池《說文部首的形義解釋》)。

(6)漢字的應用

1,教學的基本要求

(1)了解和掌握古代漢語中的通假字、古今字、異體字、繁簡字、同形異義字;

(2)了解形聲字及相關問題。

2.教學內容

(1)*△通假字、古今字、異體字、簡化字、同形異義字:基本概念和常見例題;

(2)*△形聲字:漢字的形聲字現象,正文說,音標和整個漢字的讀音。(參考通用古代漢語教材,葉正波《漢字部首》P79~86)

(7)文獻學簡介。

1,教學的基本要求

(1)了解歷代文獻學重要書籍的作者及其性質;

(2)重點掌握幾部重要的文獻學著作。

2.教學內容

(1)*文獻學簡介:胡浦安《中國文獻學史》,羅君緹《中國文獻學概論》;

(2)△說文簡介:姚孝穗《許慎》、《說文解字》、《說文四大家》及其作品;

(3)△古代文獻學概論:李學勤《古代文獻學的初始階段》、唐蘭《古代文獻學概論》、高明《中國古代文獻學通論》、邱錫貴《文獻學概要》。

第六,課時分配

序號

教學環節

學習時間

名義名稱

主講

練習題

經驗檢驗

小計劃

壹個

文字與文獻學

漢字的起源

漢字的構造

2

2

漢字的本質

漢字的部首

漢字的應用

2

漢字學習簡介

2

總體規劃

54

54

七。實用鏈接

本課程安排兩個練習,壹是讓學生自己練習和分析漢字的物理結構,探索漢字的本義;另壹方面,讓學生練習對壹位古代語言學家的作品進行學術分析和評論。

八。對教學方法的建議

本課程建議教師以教學為主,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進行教學實踐,學會自己分析常用漢字的結構和意義,掌握分析和評價歷代語言學家學術著作的方法和手段,做出正確的分析和評價。

九、主要教材和參考書

1,邱希貴《文獻學大綱》,商務印書館,1999版;

2.唐蘭《中國文字學》,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版;

3.唐蘭《古代文獻學概論》,齊魯書店1981版;

4.高明《中國古代漢字通論》,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

5.李雪芹《古代文獻學的初級階段》,中華書局,1985版;

6.葉正波《漢字部首》,中國文聯出版社,2001版;

7.董蓮池《說文字根的形義解讀》,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

8.蔣著《漢字形態學》,文字改革出版社,1959年版;

9.[清]段玉裁《說文解字註》,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版;

10,洪澄《中國語言學文獻學文選》,江蘇人民出版社,1982。

11,葉正波,李,商周青銅器銘文研究,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1998。

X.綜合練習

見:葉正波《漢字部首》每章後。

XI。這個提綱是徐州師範大學文學院葉正波教授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