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著名理學家將樂縣人楊時求學的故事。
楊時從小就聰明伶俐,四歲入村學,七歲就能寫詩,八歲就能作賦,人稱神童.他十五歲時攻讀經史,熙寧九年登進士榜.他壹生立誌著書立說,曾在許多地方講學,倍受歡迎.居家時,長期在含雲寺和龜山書院,潛心攻讀,寫作教學。
有壹年,楊時赴瀏陽縣令途中,不辭勞苦,繞道洛陽,拜師程頤,以求學問上進壹步深造.有壹天,楊時與他的學友遊酢,因對某問題有不同看法,為了求得壹個正確答案,他倆壹起去老師家請教。
時值隆冬,天寒地凍,濃雲密布.他們行至半途,塑風凜凜,瑞雪霏霏,冷颼颼的寒風肆無忌憚地灌進他們的領口.他們把衣服裹得緊緊的,匆匆趕路.來到程頤家時,適逢先生坐在爐旁打坐養神.楊時二人不敢驚動打擾老師,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門外,等候先生醒來。
這時,遠山如玉簇,樹林入銀妝,房屋也被上了潔白的素裝.楊時的壹只腳凍僵了,冷得發抖,但依然恭敬侍立。
過了良久,程頤壹覺醒來,從窗口發現侍立在風雪中的楊時,只見他通身披雪,腳下的積雪已壹尺多厚了,趕忙起身迎他倆進屋。
“程門立雪”就由此而來,成為千古佳句,流傳至今。
(二)毛澤東:老師應上座
徐特立是毛澤東學生時代的壹位老師。當徐老60華誕時,毛澤東寫了壹封熱情洋溢的信,表示自己的敬佩之情,信上說:“壹日為師,終身為父。妳是我30年前的先生,妳現在仍是我的先生,妳將來必定還是我的先生……”新中國成立之初,徐特立應毛澤東邀請從南方來到北京,毛澤東在中南海家中專做了湘筍和青椒等湖南家鄉菜為老師洗塵。毛澤東說:“沒有好菜吃。” 徐特立表示“人意好,水也甜”。上桌時,毛澤東要徐特立坐上席,徐老說:“您是全國人民的主席,應該坐上席。”毛澤東謙讓道:“您是主席的老師,更應該坐上席。”硬是讓老師坐了上席。幾天後,毛澤東還把自己的呢大衣給老師,作送別禮。
(三) 尹喜拜師
尹喜是西周時的壹位賢大夫,自幼喜好古籍,精通歷法,善觀天文,能知前古而見未來。壹天,他仰觀乾象,見東方有紫氣相連,知有聖人當度關而西,於是請任函谷關令。在關上他叮囑守關士卒:“數日之內將有大聖人路經此關,汝等見有形貌脫俗之人要立即稟報。”同時派人灑掃道路,夾道焚香,以迎聖人。幾天後,尹喜聞報有位白發老翁道骨仙貌,駕青牛之車欲出關,立即趕來迎接,在牛車數丈前跪拜道:“關令尹喜叩見聖人!”老翁說:“吾乃壹介布衣,如此非常之禮,不知有何見教?”尹喜道:“吾早得神明示象,已在此恭候多日,誠望聖人賜教。”老翁道:“汝何以知之?”尹喜道:“吾好觀天文,略知變化。去冬十月,天聖星西行過昴;今月之初,和風立至,見紫氣東來,知有聖人西行;紫氣浩蕩,長達三萬裏,知來者至聖至尊絕非壹般之神;紫氣之前有青牛星相牽,聖人必乘青牛之車來也。今觀聖人神姿迥絕,望指點修行之道。尹喜感恩不盡。”老翁見其求道至誠,心慈人善,笑答道:“汝知老夫,老夫亦知汝,當得度汝也。”尹喜非常高興,叩頭問道:“敢問大聖人姓名?”老翁道:“吾姓字渺渺,非可盡說,今姓李,字伯陽,號老聃。”尹喜聽說是老子,焚香叩頭,恭敬地拜其為師。
老子把自己關於道德以及對宇宙、人生、社會等方面的見解,寫了壹部五千言的《道德經》授與尹喜。尹喜按照老子的教導虔心修行,弘揚道家學說經國濟世,後來修成大道,被稱為尹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