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別的意思。“漢”繁體字為“漢”,右半邊筆畫順序為“廿”+“中”+“壹”+“大”,原來右邊是:堇,後來“去土從大“,變為現在的寫法。
古籍解釋
巳集上水字部漢
1、〔古文〕?《唐韻》呼旰切《集韻》虛旰切《韻會》《正韻》虛汗切,音_。水名。《書·禹貢》_冢導漾,東流為漢。
2、又天河也。《爾雅·釋天》箕鬥之閑,漢津也。《史記·天官書》漢者,亦金之散氣。《揚泉·物理論》漢,水之精也。《詩·大雅》倬彼雲漢。
3、又漢中,郡名,秦惠王置。《廣輿記》今為漢中府。
4、又漢口,地名。《廣輿記》漢陽府,本春秋鄖國地,漢屬江夏,唐曰沔州,亦曰漢陽。
5、又州名,屬成都府。《韻會》漢屬廣漢郡,唐置州。
6、又半漢,形容之辭。《張衡·南都賦》天馬半漢。
7、又《輟耕錄》今人謂賤丈夫為漢子。
8、又高麗方言謂白曰漢。見《孫穆·雞林類事》。
9、又《集韻》他幹切,音攤。太歲在申曰_漢。亦作_灘。
10、又《韻補》葉詩建切,音扇。《繁欽賦》長唐虎圈,回望曼衍。_旋__,上刺雲漢。
擴展資料:
漢,han,從水、難省聲。
(1) 見於《詩經》,指銀河。也稱雲漢 、銀漢、天漢。也泛指浩瀚星空或宇宙。
“倬彼雲漢,昭回於天。”——《詩經·大雅·蕩之什·雲漢》
“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詩經·小雅·谷風之什》?
(2) 形聲。從水難(省去隹)聲。音_。本義:水名。即漢水。
(3) 同本義,又叫漢江,長江的最大支流?
(4)漢最早指漢水(今漢江),後劉邦發跡於漢水邊的漢中,建國後稱漢(歷史上的漢朝),定都長安(今陜西西安),史稱西漢或前漢。公元8年外戚王莽壹度稱帝,國號新。公元25年劉秀重建漢朝,建都洛陽,史稱東漢或後漢。漢朝因強盛且統治長久,在中國歷史上產生了重大影響,有了今天的漢族、漢字、漢人等文化概念。
百度百科-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