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中國的漢字博大精深。第三人稱“他”、“她”、“它”是如何演變的?

中國的漢字博大精深。第三人稱“他”、“她”、“它”是如何演變的?

“她”字最早存在於南北朝時期,但主要用於方言中對母親的稱呼,而不是作為代詞。與“我”字相比,“她”字要年輕得多,但也只有近百年的歷史。如果有興趣翻翻古籍,不難發現,古代並沒有“她”這個詞。壹般來說,古代文言文第三人稱會用“之”。到了近代,白話文興起後,大家都用“和”字,既可以指男女,也可以指其他。

但創造新字意味著印刷時不方便鑄新字,所以周作人建議暫時不提倡用“她”,而在“他”字下用壹個小字“女”代替,即“他的女兒”。除了批評實際用詞,對“她”這個詞更強烈的反對來自女權主義者。

也許大多數人認為“她”這個詞的應用是女權運動的產物,但事實是“她”這個詞的使用曾經受到女權主義者的嚴厲批評。批評的核心點是人字旁的“氣”代表男人,而“女人”則是女人把女人當成男人的附庸。

為什麽說男人在人字旁,女人沒有?女人不是人嗎?特別是有人提出並開始用“牛”旁邊的“它”來對應它?後來“女”字和“牛”並列,“她”字被指暗示女性不是“人”。

當時的《婦女* * *明》雜誌還發表了壹篇文章《我們拒絕“她”字的啟示》,強調在表達婦女第三人稱時只用“壹”字。這壹提議得到了葉聖陶等人的呼應,周作人、葉聖陶等壹批先行者也在發表的文章中率先使用了“他的女兒”壹詞。而“他女兒”這個造型怪異、排版不方便的詞,也遭到了更多人的反對。

迄今為止,用作第三人稱代詞的漢字有“他”、“她”、“它”、“他”、“咪”、“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