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鼓山為什麽是中國古代的寶庫?

鼓山為什麽是中國古代的寶庫?

鼓山有中國著名的摩崖石刻,還有明代修建的湧泉寺。前者包括中國著名藝術家的書法和詩歌,極具研究價值。

摩崖石刻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摩崖石刻是孤山的壹大特色,很多都是歷代名人題寫的。據統計,孤山摩崖石刻共有300余處,宋代碑刻數量達109處,可見早在宋代,孤山就是文人遊賞名勝之地。現存最早的碑文是宋李青六年(1046)蔡襄等人在淩源洞東壁上的碑文。碑文寫著:“邵曲華、蘇彩翁、郭士奇、蔡群默於兵八日遊陵園洞”,大寫40厘米。蔡就是蔡襄,當時是撫州的。蔡襄是宋代四大書法家之壹,另外三位是蘇軾、黃庭堅、米芾。壹面墻上有“忘返石”三個大字,是蔡襄所寫,筆力遒勁,直徑約70厘米。蔡襄的題字被認為是書法的瑰寶。南宋著名理學家朱也在鼓山留有手跡。在大峰的巖石上,有朱題寫的“天風海濤”四個大字。朱還題寫了直徑四米的“壽”字,這是福建左崖石刻中罕見的漢字。鼓山石刻,從北宋到清代乃至當代,歷時近千年,內容豐富,字體、線條、草、字母。是福建古代石刻最集中的地方,堪稱福州碑林。對研究中國古代書法藝術的歷史和發展有很大的參考價值,湧泉寺周邊有100多個景點。鼓山的景點很多,有名字的有160以上。這些景點基本以湧泉寺為中心,分為東、西、北、南四路。湧泉寺位於半山腰。相傳因寺前有泉水湧出地面而得名。“湧泉寺”的碑文是康熙寫的。這座寺廟建於侯亮開平二年(908年)。明代曾兩次毀於大火。明日七年(1627)重修,清順治、康熙年間多次擴建。目前寺內基本保持了明朝嘉靖年間的布局和明清建築。去鼓山遊玩的人,壹般都是先去湧泉寺,再去探幽。東路上有回龍閣、靈源洞、飲水巖、龍頭泉、白潯峽、雲水亭、聽水寨、甘露松等25個景點。如果妳想欣賞古代碑文,走東路。鼓山的話題,有很多集中的淩源洞和飲水巖,篇幅不大。西路的安唐洞,最著名的是達摩克利斯十八景(俗稱十八洞)。

湧泉寺位於孤山上,占地約1.7公頃,至今仍保持明清建築風格。寺廟依山傍谷,檻廊相連。大雄寶殿周圍是25個大大小小的大殿。英雄大會堂巍然聳立,巨柱飛檐,雄偉輝煌。在寺廟裏,佛陀牟尼三世穿著中國服裝而不是梵蒂岡服裝坐著。兩湧泉寺旁的十八羅漢,神態各異,“莊嚴於法”。正殿背面有壹尊約1.15噸的“三聖像”。雕像前有壹張桑木做的長桌。據說它經歷了多次火災,仍然完好如初。被稱為鎮寺之寶。正殿內外有許多橡木對聯語錄,如:“座上白雲多,馮丹洗澡時黑龍臥後;大海在我眼裏是渺小的。看七坤東去,五虎南來。”等等,都是古代寺廟歷史和環境的生動寫照。大雄寶殿和童淵殿天花板上的繪畫令人眼花繚亂。其中,光緒十三年(1882)所繪的龍紋129,丹頂鶴86,麒麟、白馬、大象、猿紋27。童淵珍寶館有75幅繪於光緒十三年(1882)的故事。此外,還有壹塊巨大的牌匾“保羅尊嚴”,由清廷知府清泰和撫州將軍林青贈送。還有數十件明版《大方廣佛華嚴經》及明清佛像、花瓶。大雄寶殿正面的鐘鼓樓上掛有古代的鐘鼓,其中重約2噸的金剛般若鐘上鑄有6372字金剛經,距今已有300多年。童淵廳西側有聖箭廳,俗稱“方丈”室。院子裏種著兩棵雌壹棵雄的蘇鐵,花開的時候黃的像絨毛球。據說蘇鐵是福建王和第壹任住持種植的。鼓山湧泉寺最高峰時,有1500多名僧人。目前,季翔廚房裏仍然有四個巨大的鍋,它們是在960多年前的宋朝制造的。其中最大的壹口,壹次可以裝20擔水,5擔米,真是“千口之鍋”,養活了幾千人。湧泉寺在明永樂六年(1408)和明嘉靖二十壹年(1542)兩次被火燒毀,明崇禎七年(1634)重建,清代幾經修建,於1983重建。如今,湧泉寺基本保持了明清時期的風貌。整個佛寺共有大小大殿25座,以天王殿、大雄殿、法堂三大殿為主體,依山勢層層上升,形成完整的古建築群。湧泉寺前的兩千佛陶塔燒制於北宋元豐五年(1082)。左邊的壹座叫“莊嚴劫千佛陶塔”,右邊的壹座叫“仙劫千佛陶塔”。雙塔由粘土制成,分層燒制,高度約7米。塔身的細節仿照宋代的木制亭臺。每塔上有1038尊佛像,故稱千佛塔。八角塔檐上有36個和尚和武將,掛著72個陶瓷塔鈴。塔基上塑有蓮花花瓣、舞獅和小矮人,並刻有銘文,記錄建塔時間和工匠姓名。用鮮血書寫佛經的湧泉寺,曾是中國寺院重要的佛經出版機構,現仍保留明末清初及近代各種刻盤2萬余件。寺內的佛經館,現存古本佛經9000部,計27900余卷。手寫經文200余卷;血書大乘般若波羅蜜多657卷。其中最引人註目的是17世紀鼓山方丈裴道士的著作《大方廣佛華嚴經略》,共120卷,48個子包,2425個刻本。這是清代康熙年間壹部具有代表性的佛教著作。湧泉寺自宋代開始刻印經書。清朝康熙年間,這裏成為中國出版儒家經典的重要場所。至今寺內還保存著11375塊佛經,是壹座佛經寶庫。佛經大廳中央有壹座尼古梅靈崖舍利佛塔,塔內僅存三件舍利和佛牙。舍利子是壹個和尚的精、氣、神的結合體。火化後會發光。塔後是緬甸送來的漢白玉臥佛像。佛陀的身體勻稱安詳,據說這是釋迦牟尼死時的形狀。湧泉寺南側有回龍亭、羅漢臺亭、佛亭等。回龍閣前的放生池是北宋紹興年間(1131 ~ 161)所開,元明兩代重新開放整修,清乾隆二十七年(65438)放生池內有龜、紅鯉數百只,最大的龜已有數千年歷史。放生池中還有壹尊高大的滴水石像觀音菩薩,觀音手中的聖水瓶可以流出聖水。亭後有“蘭園”,“蘭園”三字匾為朱德1961所書。

鼓山位於福州東郊,閩江北岸,距市區約8公裏。它是福州最著名的景點。鼓山沒有福州鼓山高,最高峰海拔925米,但山上景點很多,林海幽谷美不勝收,令人神往。2002年5月,福建鼓山風景名勝區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四批國家風景名勝區名單。鼓山是福州的名山。景區以古剎湧泉寺為中心,東面有回龍閣、淩源洞等20多個景點。西部有幾十個洞穴和山谷,其中18個特別有名;南部有50多個景點,如羅漢臺和路祥峰。北部有45個場景,如大山峰和白雲洞。這些景點主要由花崗巖經過長期侵蝕、風化、崩塌堆積而成,形成了蟠桃林、劉海蛤蟆釣、孫漁峰、八仙巖、飲水巖等自然景觀。此外,歷代摩崖石刻也不少。豐富多彩的古樹名木也是鼓山風景區的壹大特色。百年以上的古樹名木1600余株,植物種類繁多,約1000個品種,有柳杉、馬尾松、香樟、楓香、蘇鐵、桂花、落羽杉等。珍稀植物有刺五加、香杜鵑、寄生石松等。無數的植物郁郁蔥蔥,形成了“美麗的大海和海浪”,與巖石和建築相映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