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有關南潯的愛國故事有哪些

有關南潯的愛國故事有哪些

我知道壹個:

劉承幹(1882-1963)字貞壹,號翰怡,南潯人。他的祖父劉鏞是清朝南潯首富之壹。父親劉錦藻為清末著名學者。 劉承幹從小在父親的熏陶下苦心讀書,曾中秀才,以後潛心於學術。

辛亥革命爆發, 劉承幹舉家遷居上海。此時,南方壹些“故舊世家”也紛紛避難上海,大量藏書流散, 劉承幹於此時收進大批珍貴書籍。劉承幹在1910年到1925年15年間,***耗資30余萬元搜集圖本,全盛時期藏書達57萬余卷,號稱60萬 卷,其中珍密之本極多。劉承幹不守歷代藏書家只重宋元本的陋習,而是廣收博取,對於保留古代典籍起了巨大作用。他收藏的明清詩文集,雖在當時不被重視,但在今天來看其中有不少已經成為海內孤本。劉承幹本人還是壹個比較開通的藏書家,他得書後從不珍秘,不但將孤本、善本任人借抄,而且還大量刊印古籍,廣播為守,使不少瀕亡的古籍因此得以流傳,對傳播古籍作出了貢獻。

當年日本人想要將嘉業藏書樓中的珍貴典籍運往日本,劉承幹便想出了壹個好辦法:古書收藏最關鍵的是齊全,壹旦壹套書中遺漏了壹兩本,整套書便失去了利用價值。於是劉承幹從收藏的古書中各取出若幹本,單獨藏在隱秘的地方。日本人當然不願意送壹堆沒有用的破書去日本,古書得以留存下來。

l949年大軍南下時,周恩來總理指示解放軍部隊保護好藏書樓。1951年11月,劉承幹把藏書樓捐獻給國家,由浙江省圖書館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