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古代是怎樣翻譯佛經的

古代是怎樣翻譯佛經的

翻譯佛經有國家專建的龐大的分工合作的編譯館,古時稱為“譯場”。譯場的組織極為龐大,有多至五六百人或近千人的。可惜詳細情形現在已不能十分清楚。其譯經的程序***分十部:(壹)譯主。(二)證義、(三)證文、(四)書字、(五)筆受(六)綴文、(七)參譯、(八)刊定、(九)潤文、(十)梵唄。每部各有主持人以司專責。

這十部,必須由僧眾選拔外,尚有若幹不限人數的僧眾來聽譯主講說新譯的經,如有疑難,可以隨時發問討論,所以不論在教義方面,在文字方面,若有壹字的不妥,不但通不過這十重關卡,即使這十個人壹時有所忽略,也很難逃過幾百人聽眾的討論和辯難。同時朝廷為了鄭重這種事業,還要派欽命大臣在譯場作監護大使,有時在開始翻經的第壹天,皇帝還親自到譯場擔在“筆受”的工作。以隋唐時代中國人力財力之盛,國內局面安定統壹,國君敕集海內第壹流的人才參加翻譯的工作,當然所翻的經本質與量均超過前代遠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