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十年,姚燮出生於鎮海縣謝家河塘。姚燮出生於浙江諸暨,後來移居北侖,在那裏出生。姚雲爺爺有壹本詩集,在當地頗有名氣。其父姚澄是郡縣學學者。曾在鎮海鄉永局工作,家境貧寒。姚燮曾形容自己是“第五代儒,樸實,真誠,適宜”。姚家有個“小宅”,裏面“春巖滿花,樹木繁茂”。每年春秋兩季,姚雲都會邀請當地的文士到“小住”飲酒、賞花、作詩。姚燮從小在詩意的環境中長大。姚燮壹歲識字,五歲會寫詩。鼻煙的詩,寫於童年,深受父母詩友的欣賞,是個早熟的孩子。之後博覽群書,涉獵廣泛。姚燮學識淵博,多才多藝。他不僅在詩、詞、駢文等文學領域有所建樹,而且對經典、歷史也頗有研究。他還擅長繪畫,對繪畫的鑒賞水平很高。20歲結婚,妻子吳是江蘇武進人,出身貧寒,勤勞認真。22歲時,他以“秀才”身份進入縣城讀書。接下來的十幾年,他經常外出漫遊,足跡遍布浙東、浙北、蘇南的山山水水。還參加了朋友葉、李誌在寧波創辦的枕湖歌會,經常與葉、李誌等詩人壹起吟詩作畫。
詞集走向世界
道光十三年(1833),姚燮的第壹部文集《淑英工作室詞》出版並刊刻。從此在文學上嶄露頭角,成為“著名學者”。《壹個工作室的歌詞》是他從2000多首他29歲前寫的詩中精選出來的318首詩的合集。詩的內容壹般有繪畫、景物描寫、饋贈、詠物、仿古等。總的來說,姚詞的內容比較狹窄,但也有壹些感情很濃的好詞,如《蜀子詞集》、《太湖水調歌頭小杜》、《沁園春贈》等;也有描寫民間勞動和農民艱苦生活的作品,如《麥北塘水車》。在藝術上,姚慈講究節奏和修辭,語言凝練、細膩、含蓄、婉約,可謂引人入勝。《淑英工作室詞》的批評者很多,其中梁啟超的評論基本符合實際。梁《望江南飲虹》雲:“雞舞鏡中,自憐。每壹次墜落,都會從萬苗中誕生,野橋長年埋首。新篇考證。”
科舉考試並不順利
姚燮雖然只是壹個秀才,但在考場上並不如意。道光十四年(1834)中選後,受到兩位名人的賞識,壹位是浙江進士陳永光,另壹位是主考官徐寶珊。次年三月,春節去北京考進士,沒考上。榜單發布後,姚燮沒有及時回國,留在北京埋頭讀書,準備再次嘗試。第二次中考後,他不再閉門苦讀,而是頻繁活動,結交了許多名人,如翰林院編審、編輯黃覺子,著名詩人、女詞人潘德裕,戶部主任唐鵬,員外郎、禦史,清代著名詩人張吉亮,現代文學史上重要作家魏源等。姚燮和這些文學家、詩人、朝廷大臣聚在壹起喝酒、吟詩、卷子,思想、文學、藝術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後來多次進京趕考,直到道光二十四年(1844)第五次考試失利。他放棄了事業,在家教書,努力寫作。
成就詩歌
姚燮蘇對自己寫詩的能力很自負。他五歲就開始寫詩,壹生孜孜不倦,寫了壹萬多首詩。姚燮早年的詩歌強調自然的精神,自言自語地說:“我以往事為詩,取齋之法,著手寫作,使我在表現精神方面感到有趣。”他二十九歲時《疏畫室》上的詞,大多以閑適的筆法和華麗的詞藻,描繪歡樂的感情、愛情和美麗的景色,這大概是他少年得誌和浪漫個性的自然流露。他們有的寫山水詩,有壹定的藝術成就,如《韓莊亭舟七夕雜詩》:“木蘭槳荷花國,唱完黃昏涼。煙外柳絲湖外水,山眉青,眉黃。”描寫秋夜的月光很有意思,這是他少年不知愁滋味時的詩風。直到30歲那年,他才中了省考,然後壹次又壹次的嘗試。他找不到工作,生計艱難。“出門九年”,常年奔波,無法解除家中妻兒的饑寒,使得“寒衣不能贖於典,思赤手煮飯無倒伏。”我的心像妳頭上的壹根刺,我在相對吞咽地哭泣。"(《坐夜吟》第二章示妻》)衣不蔽體,東借西借"借鄰多鬥,口不抵三日之需"(《無米之旅》),環境變了,心境變了,詩風變了。當時姚燮的詩“壹以古法為尺繩,不隱也”,重趣味、諷喻,厭惡性靈派的詩風。認為神韻派和性靈派的詩缺乏社會意義,“詩(閏章)王(詩珍)其實是優秀的。"後來,草盜代之,乃元. "全盤否定王漁洋神韻派和袁子才性靈派的詩,有點偏激,但也說明姚燮的詩在當時更能正視現實,接觸社會。《賦·石壯文》中的大部分詩歌都反映了人民的疾苦。詩人推己及人,寫出了許多具有社會意義的詩篇,如《艾巖:
海上的鵝是哪裏來的?上下飛來飛去,四處遊蕩。從雲朔時代開始,我就饑寒交迫,苦不堪言,我要去南方養老。
南方的人們和北方壹樣遭受幹旱,江瀘州的竹筍都枯萎了。富人有小米糧倉,窮人有雞沒地賣。
作為壹個計謀,顛兒在海上裝備精良。肉夠了就滯留江南鄉。
這些鵝現在回家還為時過早。
這首詩反映了外敵入侵,朝鮮戰敗,國家衰弱,南旱北澇,哀鴻遍野,饑寒交迫的實際情況。詩人把“哀鵝”比作流離失所的災民,用深沈的悲愴寫出了時代的悲鳴。這種沈郁、憤懣、質樸的詩風是《賦·石壯文》的基調。出自“我也是謀生累,前路是我所願,雪米盡,閉關歲月未盡。”從這類詩來看,詩人的感情已經和苦難的人民融為壹體了。
鴉片戰爭後,詩人的情緒更加激動,詩歌也更加開放。每首詩都充滿了反帝愛國的思想。道光二十壹年(1841),英軍攻占定海,北侖、寧波、慈溪、余姚、奉化等地慘遭侵略軍蹂躪。姚謝壹家從北侖逃到寧波,兩個兒子差點遭殃。到了寧波,文武百官先逃,英軍沒傷壹兵壹卒就占領了寧波。姚燮在逃亡途中看到種種慘狀,義憤填膺,寫下了許多痛斥侵略者暴行、反映人民悲慘遭遇的詩篇,如《捉夫謠》:
城鬼捉夫如囚,手裂大布孟夫頭。鎖上禁釘室靜悄悄的,插釘人逃不了。
床上的灰塵油膩帶著牛血,藍光聞著有鬼。當官當老公,把錢給了小米,鬼來抓他,要錢贖他。
早上扛三千斤水,黃昏被窩壹杯粥。婆家沒錢贖回老公,所以犯人是原配。
陰風掃衣發亂,飛蟲咬領刀割皮。誰會可憐妳的喉嚨和口水?
如果不是詩人親眼所見,詩中對侵略者的兇殘和民夫生活的悲慘描寫就不會如此具體深刻。
姚燮的另壹類詩反映了鴉片戰爭中堅持抵抗而犧牲的勇者,如《文定海成沈五章》二:
雨在下,軍在戰,旗在拔。如果妳餓了很久,妳就會有危險。清晨路不嘶,黃昏雲昏。累死也不能辭職。
描寫英雄戰士不顧風雨,忍饑挨餓,視死如歸,堅持戰鬥的精神,頗為感人。姚燮後期的詩風趨於悲壯,與他早期詩歌的清淡大相徑庭。這當然與國家和家庭的困難導致的姚燮思想感情的變化密切相關。
中國戲曲
姚燮在戲曲研究方面也頗有建樹。他的兩個姐姐《現代樂府考》和《樂府選》就是證明。《現代音樂考證》按年代排列戲曲作家,在每個作家之後記錄作品名稱。書名後有作者生平的記載和各家的評論,也有梗概和作者自己的考證。全書13篇,是晚清以前戲曲的總賬。它的記錄是前所未有的詳細和豐富;宋代戲劇975種,元明清雜劇1176種,元明清書316種。幾乎在考證今樂的同時,編著了《今樂府選本》,這是壹部琳瑯滿目、包羅萬象的戲曲合集。全書收錄金元明清宮調、雜劇、傳奇、散曲429種,計192卷。通過它,我們可以對中國歌劇的發展有壹個完整的了解。姚燮對現代樂府的考證和選本樂府傾註了極大的熱情和心血,但畢竟個人精力有限。作者去世前,兩本書都沒有定稿,仍有不少錯誤。但是,正如鄭振鐸所說:“當全世界都不做的時候,梅伯壹個人沈浸在戲曲的討論中,...而像他這樣把從古到今所有戲曲都收在壹本書裏(今《樂府選集》)的英雄人物,從古至今也未必有第二個人!”
駢文
姚燮喜歡寫駢文,有《傅莊駢文闕》第壹版和《傅莊駢文闕》第二版,第壹版112,多寫於道光二十四年至鹹豐三年(1844 ~ 65444),縱觀姚的散文,不乏思想性和藝術性都很好的作品,如紀念鴉片戰爭中的民族英雄,反映當時的饑荒、疫情等社會問題。除了那些滴水不漏的長篇故事,還有壹些清新雋永的小品,比如《星湖秋荷觀》,也受到了徐有東、王濤等人的高度評價。
讀書筆記
姚燮很愛讀《紅樓夢》,經常在眉眼與後頁之間批評。這些批點受到後人的高度重視,與小說壹起印刷。光緒初年的《石頭記·補遺》刊有山民姚燮、護花使者王希廉、太平閑人張新之的評語。讀者非常喜歡這本書,它被反復重印。版本有木刻版、石印本和鉛印本,題名有大觀盧梭、金玉園等。此外,姚燮還對《紅樓夢》進行了全面考察,並編寫了《讀紅樓夢》的程序。全書三卷,壹卷是《人所》,壹卷是《事所》。第壹卷和第二卷是對小說中相關材料的整理和統計,大部分是交叉核對小說提供的史料。卷三為《余所》,包括《叢說》、《釋疑》、《諸學者撰述提要》。
因為藏書,他五科不及格,於是放棄了事業,努力寫作講學,學生名揚天下。他壹生著述頗豐,藏書豐富。他建了壹個書店,大梅山亭,在這裏教書,寫書,整理書籍。大梅山亭書目16卷,著述3000余種,其中古今雜劇400種,佛道書籍300種。道光二十壹年(1841),英軍入侵鎮海,全家逃往鄞縣四明山。由於貧窮,藏書丟失了。起初,有很多人湧入蔡紅建的墨海大廈,然後進入李慶成的玄隱大廈。明抄本88種,抄本36種,清抄本336種。在此期間,人們寫了許多詩歌來贊美反侵略鬥爭,揭露敵人的罪行,譴責投降者。著有《賦文》、《賦莊篇闕》、《菜館詞》、《現代音樂考證》、《現代樂府選編》、《紅樓夢讀本》、《紅衫軍退役傳奇》、《梅傳奇》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壹些遺作和書籍被古物展覽中心收藏。後來還給了寧波圖書館。-中國目錄學家通用代碼(2005)。姚燮詩木蘭槳荷花國,廳紅夜涼。煙外有水柳絲湖外,山眉青黃。——清代姚燮《韓莊夔州七夕》,韓莊夔州七夕。
木蘭劃槳荷花國,廳紅夜涼。
煙外有水柳絲湖外,山眉青黃。七夕,愛情,神話寫作,颶風,七星斜,白發蒼蒼的榮源錯過了中國的時代。窄岸無強弩射潮,高天有枯月。要募兵,可以先登記為豐唐公民,然後就可以炸翻石頭了。我最惜吳淞春水的柔弱,細林花夕漂白。——清代姚燮《五秋江南詩八章哀》《五秋江南詩八章哀》。
颶風斜掃七星,白發蒼蒼的榮源錯過了中國的時代。
窄岸無強弩射潮,高天有枯月。
要募兵,可以先登記為豐唐公民,然後就可以炸翻石頭了。
我最惜吳淞春水的柔弱,細林花夕漂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