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意思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意思

 意思:舊友告別了黃鶴樓向東而去,在煙花如織的三月漂向揚州。帆影漸消失於水天相連之處,只見滾滾長江水在天邊奔流。《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創作的壹首送別詩。全詩寓離情於寫景之中,以絢麗斑駁的煙花春色和浩瀚無邊的長江為背景,極盡渲染之能事,繪出了壹幅意境開闊、情絲不絕、色彩明快、風流倜儻的詩人送別畫。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原文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註釋

 1、黃鶴樓:故址在今湖北武漢市武昌蛇山的黃鵠磯上,屬於長江下遊地帶,傳說三國時期的費祎於此登仙乘黃鶴而去,故稱黃鶴樓。原樓已毀,現存樓為1985年修葺。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往、到達。廣陵:即揚州。

 2、故人:老朋友,這裏指孟浩然。其年齡比李白大,在詩壇上享有盛名。李白對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稱之為“故人”。辭:辭別。

 3、煙花:形容春天薄霧靄靄、柳絮如煙、鮮花掩映的景物,指艷麗的春景。下:順流向下而行。

 4、碧空盡:消失在碧藍的天際。盡:盡頭,消失了。碧空:壹作“碧山”。

 5、唯見:只看見。天際流:流向天邊 天際:天邊,天邊的盡頭。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賞析

 這是壹首送別詩。首句點出送別的地點:壹代名勝黃鶴樓;二句寫送別的時間與去向:“煙花三月”的春色和東南形勝的“揚州”;三、四句,寫送別的場景:目送孤帆遠去;只留壹江春水。

 這首詩,表現的是壹種充滿詩意的離別。其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這是兩位風流瀟灑的詩人的離別,還因為這次離別跟壹個繁華的時代、繁華的季節、繁華的地區相聯系,在愉快的分手中還帶著詩人李白的向往,這就使得這次離別有著無比的詩意。

 李白心裏對這次離別沒有什麽憂傷和不愉快,相反地認為孟浩然這趟旅行快樂得很,他向往揚州地區,又向往孟浩然,所以壹邊送別,壹邊心也就跟著飛翔,胸中有無窮的詩意隨著江水蕩漾。在壹片美景之中送別友人,真是別有壹番滋味在心頭,美景令人悅目,送別卻令人傷懷,以景見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達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藝術效果。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創作背景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李白出蜀壯遊期間的作品。李白是壹位熱愛自然、喜歡交友的詩人,他壹生好入名山遊,在漫遊和飄泊中走完了自己的壹生,足跡遍布中原內外,留下了許多歌詠自然美、歌頌友情的作品。

 唐玄宗開元十五年(公元727年),李白東遊歸來,至湖北安陸,年已二十七歲。他在安陸住了有十年之久,不過很多時候都是以詩酒會友,在外遊歷,也就是寓居安陸期間,李白結識了長他十二歲的孟浩然。

 孟浩然對李白非常贊賞,兩人很快成了摯友。開元十八年(公元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今江蘇揚州),便托人帶信,約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漢市武昌區)相會。幾天後,孟浩然乘船東下,李白親自送到江邊。送別時寫下了這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作者介紹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參考文獻:

1、彭定求 等.全唐詩(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張國舉.唐詩精華註譯評.長春:長春出版社

3、於海娣 等.唐詩鑒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

4、 詹福瑞 等.李白詩全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