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耳針
耳穴:口、食道、十二指腸、饑穴、內分泌、腦、胃。
操作:壹次選1~2點,雙耳交替進針。耳針每周2~3次,10次為兩個療程,每個療程間隔5~7天。
二、人體針灸< 1 >
取穴:主要是關元、三陰交穴。
配穴:根據辨證分型選擇。
屬於脾虛濕帶:內關、水水、舒天、豐隆、列確、脾俞。
屬於濕熱:曲流池、支溝、大橫、四滿、內庭、腹結。
屬於平衡失調與任:支溝、中註、脈、血海、腎俞、太溪。
操作:每次壹定要選要點,然後根據證型加3~4個點。每次留針半小時,隔天1次,15次為壹個療程,每個療程間隔5天。
三、人體針灸< 2 >
取穴:主要取穴有舒天、中脘、大恒。
配穴:曲池、合谷、膏藥、內庭、三陰交。
操作:用電針儀連接舒天、大恒,然後繼續通電15~20分鐘,隔日1次,10次為壹個療程。
第四,芒針
穴位:首魚頭曲池、梁丘頭轉關、兩門頭會。
操作:選擇28號3寸長芒針備用,每次各點進針。
五、艾灸
取穴:主要是陽池穴和三焦俞穴。
配穴:地極、命門、三陰交、大椎。
運動:每次選擇壹個主穴和壹個配穴,用隔姜灸紮針。據專家介紹,上述方法中耳針是最常見的方法,耳穴埋針效果較好,但如果針頭消毒不嚴格,容易造成感染。其他兩種體針與耳針效果相似,芒針操作難度較大,主要適用於身體強壯的肥胖人群,其他方法減肥效果也較高。至於針刺透姜的灸法,操作起來並不容易,療效也相對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