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自南宋俞鼎孫的《儒學警悟》與左圭的《百川學海》。到了清代,所刻愈多而愈精,***編選也各有特色,各有側重。這些叢書,凡比較重要的,都已收入《叢書集成》之中。
據商務印書館原書目凡例介紹:“初編叢書百部之選擇標準,以實用與罕見為主;前者為適應要需,後者為流傳孤本、”收了很多著名的叢書,還有不少不易找到的筆記雜說。這百部叢書,以刊本朝代分,宋代三種,元代—種,明代二十五種,清代七十壹種;以叢書性質分,普通叢書八十種,專科叢書十二種,地方叢書八種。《叢書集成》匯集的百部叢書,原收書約六幹種,二萬七千多卷,刪去重復,實存書約四千壹百種,約二萬卷。以種數計,多於《四庫書》著錄的十分之二,字數則約相當於《四庫全書》的三分之壹。
當時,商務印書館印有《叢書集成初編目錄》,為所收的壹百部叢書寫了提要,並分類列出所收的子目。但《目錄》所著錄的和實際出版的不完全相符,因為有壹部分沒有出成。1960年,上海古籍書店將《叢書集成初編目錄》修訂重印,壹壹列出各書的編號,對未出的書亦壹壹註出,還有書名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