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文淵閣”是幹什麽的官署?

“文淵閣”是幹什麽的官署?

文淵閣

文淵閣,位於故宮東華門內文華殿後,原明代聖濟殿舊址。清朝乾隆三十九年至四十壹年(公元1774—1776年)建成,是皇家收藏《四庫全書》的圖書館。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皇帝下詔開設「四庫全書館」,編纂《四庫全書》。三十九年下詔興建藏書樓,命於文華殿後規度適宜方位,創建文淵閣,用於專貯《四庫全書》。 於乾隆四十壹年(1776年)建成。

文淵閣座北面南,閣制仿浙江寧波範氏天壹閣構置。外觀為上下兩層,腰檐之處設有暗層,面闊6間,西盡間設樓梯連通上下。兩山墻青磚砌築直至屋頂,簡潔素雅。黑色琉璃瓦頂,綠色琉璃瓦剪邊,喻意黑色主水,以水壓火,以保藏書樓的安全。閣的前廊設回紋欄桿,檐下倒掛楣子,加之綠色檐柱,清新悅目的蘇式彩畫,更具園林建築風格。閣前鑿壹方池,引金水河水流入,池上架壹石橋,石橋和池子四周欄板都雕有水生動物圖案,靈秀精美。閣後湖石堆砌成山,勢如屏障,其間植以松柏,歷時二百余年,蒼勁挺拔,郁郁蔥蔥。閣的東側建有壹座碑亭,盔頂黃琉璃瓦,造型獨特。亭內立石碑壹通,正面鐫刻有乾隆皇帝撰寫的《文淵閣記》,背面刻有文淵閣賜宴禦制詩。

文淵閣自乾隆四十壹年(1776年)建成後,皇帝每年在此舉行經筵活動。四十七年(1728年)《四庫全書》告成之時,乾隆帝在文淵閣設宴賞賜編纂《四庫全書》的各級官員和參加人員,盛況空前。

《四庫全書》連同《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入藏文淵閣,按經史子集四部分架放置。以經部儒家經典為首***22架和《四庫全書總目考證》、《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放置壹層,並在中間設皇帝寶座,為講經筵之處。二層中三間與壹層相通,周圍設樓板,置書架,放史部書33架。二層為暗層,光線極弱,只能藏書,不利閱覽。三層除西盡間為樓梯間外,其它五間通連,每間依前後柱位列書架間隔,寬敞明亮。子部書22架、集部書28架存放在此,明間設禦榻,備皇帝隨時登閣覽閱。乾隆皇帝為有如此豪華的藏書規模感到驕傲,曾作詩曰:「丙申高閣秩幹歌,今喜書成鄴架羅,……。」清宮規定,大臣官員之中如有嗜好古書,勤於學習者,經允許可以到閣中閱覽書籍,但不得損害書籍,更不許攜帶書籍出閣。

《四庫全書》編成後,最初用了六年的時間抄錄正本四部,除壹部藏文淵閣外,另三部分別藏於文源閣、文津閣、文溯閣,四閣又稱「北四閣」。後又抄三部藏於文宗閣、文匯閣、文瀾閣,稱「南三閣」。 七部之中或已亡失,或為各圖書館收藏。文淵閣本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文淵閣大學士

明朝建立的大學士制度防止了宰相專權,並建立了完備的中央運轉機制。明初的時候,朱元璋廢除了丞相壹職,避免皇權旁落,不過,這樣壹來,全國軍政大權就集於皇帝壹人,皇帝的政務十分繁忙,遇事無人商量。所以,他又設了殿閣,殿閣的組成人員就是大學士了,作為顧問,但是,這時候的大學士只是高參並無實權;到了明成祖的時候,閣臣漸參與機務,協理朝政,慢慢的就形成了內閣制度。再往後來,徐光啟任大學士的時候,內閣的權力已經很大了,幾乎相當於丞相。而且,徐光啟還任禮部尚書,這是壹個負責全國典禮、教育、科舉的官,也算是權傾朝野了

明朝的殿閣大學士有中極、建極、文華、武英等殿大學士和文淵閣、東閣等大學士。畫面上的殿閣大學士像,為洪武十六年文華殿大學士形象。他頭戴展角漆紗襆頭,兩旁長壹尺二寸的展角,據說是為了防止上朝時互相交頭接耳。身穿盤領寬袖紫袍,胸背有象征等級的補子,腰間掛有牙牌及穗條。牙牌上刻著官職、姓名,是出入關防的憑證。大學士腳穿皂靴,雙手持笏,壹副上朝奏事時對皇帝畢恭畢敬的樣子。

順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七月,清王朝參照明制,改內三院為內閣。大學士改加殿、閣頭銜,稱“中和殿大學士”、“保和殿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東閣大學士”(乾隆十三年去掉中和殿,增入體仁閣,成為三殿三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