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細看,我發現《黃帝內經》中與董亮、徐文兵的對話有異曲同工之妙。然而,令我羞愧的是,我只是聽了幾遍對話,並沒有深入研究《黃帝內經》這本書。
《易傳》雲:“神知其明,而人只有壹。”要真正理解壹件事的奧妙,在於每個人的理解。捫心自問,我自己對《黃帝內經》的理解是什麽?
所以在這個清明的時候,我會重啟閱讀《黃帝內經》,作為與祖先的思想對話。
?在閱讀壹本書之前,我通常會仔細閱讀序言或序言,希望了解作者/譯者的想法。往往序言凝結了作者思想的精華,或者說是整本書的價值取向,值得反復品味。
?譯者姚教授在序言中提到,現代中國人不太了解我們的傳統文化和思維方式,這影響了我們對古人作品的閱讀和理解,阻礙了我們與祖先的精神交流。讀國學經典,首先要擺脫現代思維的幹擾,進入古人的思維,才能理解經典的本義。
對此我也有同感。小學時最愛古文化。我曾經沈迷於文言文,但在中學時轉向了文言文。等我結束了,我會抱著現代思維,懷疑很多傳統經典是否科學。所以,在讀經典之前,首先要有壹個空杯心態,就像壹個期待新學期的小學生——我什麽都不懂,也許還能收獲更多。
我整理了壹下序言的三個BQ:
1.什麽是《黃帝內經》?
1)內容:《黃帝內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醫學文獻,全面闡述了中醫理論體系的基本內容,反映了中醫的理論原理和學術思想,是醫學的始祖。
?3)編纂時間:戰國至秦漢或漢代至東漢。
?4)標題含義:“經紗”是指紡織品的經紗,與“緯紗”相對。織的時候先整理經紗,再織緯紗。“經”引申後,有根本、規律、常道之義。書名沒有什麽深意,只是按順序排列,就像書分上下兩卷壹樣。
5)《內經》包括《蘇文》和《靈樞》。
蘇文的意思和解釋很不壹致。這本書的譯者傾向於這樣解釋,“太素,質量的開始。”《蘇文》是關於太素的。太壹、舒泰、舒泰、太素是天地形成前宇宙演化的四個階段,太素是第四個階段,是氣、形、質在從無到有的演化過程中已經具備但尚未分化為具體事物的階段,即天地不分,萬物混沌。
靈樞的解讀也有很多。"靈樞的名字意味著羽毛在流動!"羽是羽士道士的別稱。因此,靈樞很可能是王冰根據《隋書》“九靈”——《經籍誌》的稱謂,結合道教經典的名稱,如玉樹、神樹、靈州等重新命名的。
2.《黃帝內經》和百家爭鳴有什麽關系?
?在價值觀上,《內經》與黃家族是壹致的,這也是《內經》中黃帝名字的內在來源。《周易》“象數”思維是《內經》理論體系的核心方法。此外,儒家的中庸、中和、內必外、強調“精”等觀念也是《內經》醫學中的重要觀念。
《內經》醫學理論之所以與百家爭鳴有如此密切的關系,是因為中國古代學術是壹個壹致統壹的整體。中國古代的學問並不像西方現代的學問那樣有明顯的學科劃分,而是有壹條貫穿所有學問的宇宙大道。不同的學者是同壹途徑的表現。另外,從中國古代的世界觀來看,古人把包括人在內的整個宇宙看作壹個大生命的流行發展過程,所有的知識都透露出這個大生命的流行。醫學和其他學術的關系不是外在的,而是內在的統壹,都是關於生命的知識。
3.《內經》包含的基本哲學概念和命題:
?1)天人相應觀。天人問題是中國古代哲學的基本問題。天人相應的基本內涵是:人是天地之氣所生,人的生命活動依賴於天地的變化規律,人也要主動適應天地的變化規律。
?2)天地萬物,壹息而化。中國古人認為氣是宇宙和生命的起源。莊子《北遊》說:“人生而聚,聚而生,散而死。.....所以說天下在壹耳。”在齊自然觀的宇宙圖景中,整個宇宙是壹個大生命,是由氣推動的大規模流行過程。
3)陰陽五行是中醫認識世界的基本框架。整個世界是壹個以氣為內在本質,以陰陽五行為外在形式的動態統壹系統。萬物通過陰陽五行連接成壹個統壹的整體。陰陽臟腑辨證已成為中醫認識疾病的基本思維方式。
4)形神統壹,重神輕形,是中醫區別於西醫的基本特征。神是氣的功能的最終表現,神本質上也是氣。中醫和西學是互補的醫學體系,不能互相替代。
5)陰陽平和是中醫的最高價值追求。追求宇宙萬物的和諧,是中華民族永恒的價值觀。《內經》認為“陰陽之秘”是生命的前提。陰陽的秘密是指陰陽的動態平衡。《陰平陽秘》中的平,秘是同壹個意思,平衡。“尹平”是指殷琦通暢,“陽秘”是指陽氣堅守,是陰陽相互調節維持的相對平衡。
6)以象比數是中醫的基本思維方法。古人認為萬物都是由陰陽五行之氣生成的,同壹種氣生成的事物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功能和形象,它們之間有著特殊的親和力。古人正是在這個基礎上把事物分類、劃分為認知基礎。
?運氣就是用天地之數作為程序來認知世界。運氣思維使《內經》能夠用壹個簡單的框架來認識復雜的世界和人類的生理病理現象;取象思維使《內經》根據合象原理對事物進行分類,認識事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和聯系。
?譯者還提到,古人講學習,要懂得追根溯源,不僅要知道是什麽,還要知道為什麽,這樣才能把學習聯系起來,這才是真學習,活學習;否則,認識幾個單詞,記住壹兩個名詞,除了炫耀自己的能力,對身心和學習真的沒有好處。
?我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