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主張人人都要懂醫術,這樣才能“治療上層階級親人的疾病,拯救下層階級的窮人,保全我們中產階級的健康”。他看到當時的藥方“豐富”,遇到急性病很難就醫檢查。他找到醫生後,決定重寫醫書,寫兩個簡單實用的藥方,各30卷,寓意“人命最重要,還有個寶貝女兒”,取名“備不時之需。”這兩個方劑是孫思邈壹生心血的結晶,在中國醫學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
《千金方耀》是孫思邈50余年的臨床經驗,結合歷代醫學經典而成。書中內容包括中醫基礎理論和臨床各科的診斷、治療、針灸、食療、預防、衛生等,並把婦科病和兒童保健放在重要位置。《錢進·方耀》是他晚年用近30年的經驗寫成的。作為錢進方耀的補充,內容最突出的是草藥,傷寒,中風,雜病和瘡。書中收錄了當時使用的800多種藥物。
《外國臺灣的秘密》成書於公元752年,40卷,1,104支。它是壹部綜合性的醫學著作,包括各科的疾病和醫學處方。作者王韜雖然不是專業醫生,但他完成這本書是因為“年輕時多病,在唐婷為官幾十年,研究了大量醫學書籍。”由於大部分方劑在唐代以前就已失傳,《外臺秘方》為後人保存了大量失傳的方劑,在醫學史上具有相當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