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宋哲宗時宰相,嘗主編《資治通鑒》,為壹時之名臣。其幼時患記憶不若人,眾兄弟既成誦而遊息矣,獨閉門不出,俟能諷誦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遠,乃終身不忘也。”及長,遍覽古籍,博聞強誌,曰:“書不可不成誦。或馬上,或中夜不寢時,詠其文,思其義,所得多矣。”
註釋:
“眾兄弟既成誦而遊息矣,……”既:已。
“俟能諷誦乃已,……”俟:等到。 諷誦:背誦。
“及長,遍覽古籍,博聞強誌,……”強誌:記得牢。
“其幼時患記憶不若人,……”患:擔心。
啟示:勤勞的中華民族
勤勞、勤學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說的是大詩人李白,少時浪蕩,無所用心,戲遊河邊,巧遇老太婆鐵杵磨針,而得到的啟事,他從此發奮苦讀勤學,終於功成名就。 “錐刺股”是先秦縱橫家蘇秦好學的故事。蘇秦為吸取廣博知識,夜以繼日發奮苦讀,當困乏時,以錐子刺腿,用來振奮精神,堅持學習。司馬光的“警枕”說的是他從睡眠中擠出更多時間讀書,自己設計了壹個用木頭削成圓形的枕頭,只要壹翻身,枕頭就會滾開,頭就會撞到床板上,人就會驚醒。他壹生勤奮好學,編纂了我國最重要的歷史典籍之壹的《資治通鑒》,這本書包容了1300余年的史實,價值非凡。“三上”是北宋大文學家歐陽修充分利用時間的壹種學習方法,乃馬上、枕上、廁上,爭分奪秒,積少成多,終於在文學方面作出了重大建樹。杜甫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蘇軾的“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都說明勤學的道理。
中華民族以勤勞的雙手創造了光輝燦爛的華夏文明,以吃苦耐勞著稱於世。如張蘅發明的地動儀,馬鈞發明的翻車,李春建造的趙州橋,黃道婆改良紡織工具等都體現了中華民族勤勞的生動例子。
2. 有意義的文言文及它的翻譯和道理黔驢技窮:
黔無驢(1),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蔽林間窺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驢壹鳴,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益習其聲,又近出前後,終不敢搏。稍近,益狎,蕩倚沖冒,驢不勝怒,蹄之。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黔中道這個地方原本沒有驢子,有個喜好多事的人用船運載了壹頭驢進入黔地。運到後卻沒有什麽用處,便把它放置在山下。老虎見到它,(壹看)(原來)是個巨大的動物,把它當作神奇的東西。於是隱藏在樹林中偷偷看它。老虎漸漸地走出來接近它,十分小心謹慎,不知道它是什麽東西。 壹天,驢子壹聲長鳴,老虎非常害怕,遠遠地逃走;認為驢子將要咬自己,非常恐懼。然而老虎來來往往地觀察它,覺得驢子好像沒有什麽特殊的本領似的;漸漸地習慣了它的叫聲,又靠近它前前後後地走動;但老虎始終不敢和驢子搏擊。慢慢地,老虎又靠近了驢子,態度更為隨便,碰擦倚靠、沖撞冒犯它。驢非常憤怒,用蹄子踢老虎。老虎因此而欣喜,盤算此事,心想到:“(驢子的)本領只不過如此罷了!”於是跳躍起來,大聲吼叫,咬斷驢的喉嚨,吃完了它的肉,才離去。
後來,大家就把這只驢子在黔地被老虎吃掉的這個故事演變成“黔驢之技”這句成語,比喻人有限的壹點本領已經用完。也說“黔驢技窮”。
這個故事生動地說明,世界上有很多東西貌似很強大,樣子很可怕,但其實沒有什麽可怕的。從而說明,(寓意壹)革命人民不要被貌似強大的敵人所嚇倒,而要充分相信自己的力量,敢於鬥爭,善於鬥爭,奪取勝利。(寓意二)也比喻壹個人不能只靠自己強大的外表取勝,而更應該註重真才實學。
3. “宏遠”這個詞的意思宏遠
基本解釋
遠大;深遠。《北齊書·文宣帝紀》:“軍國幾策,獨決懷抱,規模宏遠,有人君大度。”《舊唐書·酷吏傳上·吉頊》:“故吏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吉頊 ,體識宏遠,風規久大。” 宋 蘇洵 《幾策·審敵》:“ 赤壁 之戰,惟 周瑜 、呂蒙 知其勝;伐 吳 之役,惟 羊祜 、張華 以為是。然則宏遠深切之謀,固不能合庸人之意。”《明史·陳瑄傳》:“凡所規畫,精密宏遠,身理漕河者三十年,舉無遺策。” 清 林則徐 《復龔定盦書》:“惠贈鴻文,不及報謝,出都後,於輿中紬繹大作,責難陳義之高,非謀識宏遠者不能言,而非關註深切者不肯言也。” 孫犁 《歐陽修的散文》:“但文章內無溢美之詞,立論宏遠正大。”
4. 有教育意義的文言文(短)最好有鑒賞《弈秋》(節選)
原文: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壹人專心致誌,惟弈秋之為聽;壹人雖聽之,壹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翻譯:弈秋是全國的下棋聖手,假使讓他教兩個人下棋。壹個人專心專意,只聽奕秋的話。另壹個呢,雖然聽著,但心裏卻想著有只天鵝快要飛來,要拿起弓箭去射它。這樣,即使跟人家壹道學習,他的成績也壹定不如人家的。是因為他的聰明不如人家嗎?自然不是這樣的。
賞析:同學二人,同是師出名門,可技藝卻大相徑庭,原因何在?並非智力的差異,而是用心不專壹,功夫不到家。可見,專心致誌方能成功。
《曾子殺彘》: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譯文: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他的兒子哭著鬧著要跟著去。他的母親對他說:“妳先回家呆著,待會兒我回來殺豬給妳吃。”她剛從集市上回來,曾子就要捉豬去殺。她就勸止說:“只不過是跟孩子開玩笑罷了。”曾子說:“孩子,可不能跟他開玩笑啊!小孩子沒有思考和判斷能力,要向父母親學習,聽從父母親給予的正確的教導。現在妳欺騙他,這是教孩子騙人啊!母親欺騙兒子,兒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親了,這不是實現教育的方法。” 於是曾子就殺豬煮肉給孩子們吃。
賞析:教育孩子,父母的言傳身教至為重要。
5. 有意義的小古文曾子殺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譯文: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他的兒子哭著鬧著要跟著去。他的母親對他說:“妳先回家呆著,待會兒我回來殺豬給妳吃。”她剛從集市上回來,曾子就要捉豬去殺。她就勸止說:“只不過是跟孩子開玩笑罷了。”曾子說:“孩子,可不能跟他開玩笑啊!小孩子沒有思考和判斷能力,要向父母親學習,聽從父母親給予的正確的教導。現在妳欺騙他,這是教孩子騙人啊!母親欺騙兒子,兒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親了,這不是實現教育的方法。” 於是曾子就殺豬煮肉給孩子們吃。
6. 左右的文言含義,以及意義.《辭海》中“左右”壹詞的釋義如下:1、在旁侍侯的人,近侍.《左傳·昭公六年》:“左右諂諛.”《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張目叱之,左右皆靡.”《東周列國誌》第壹百六回:“趙工居石室之中,聞水聲淙淙,問左右.”《晏子春秋· 內篇雜下》:“晏子將使楚,楚王聞之,謂其左右曰”2、舊時書信中稱對方.不直稱其人,僅稱他的左右以示尊敬.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是仆終已不得舒憤懣以曉左右.”3、相幫,相助.《史記·蕭相國世家》:“高祖為亭長,常左右之.”明 王鐸《兵部尚書節寰袁公夫人宋氏行狀》:“癸酉冬,司馬公(袁可立)病革,夫人左右之,以得正終.”4、支配,影響.《左傳·僖公二十六年》:“凡師,能左右之曰‘以’.”5、猶言反正、橫豎.《水滸傳》第十六回:“妳左右將到村裏去賣,壹般還妳錢,便賣些與我們,打什麽不緊?”6、猶上下,用在數量後表示約計.如:三十歲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