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庫全書》是中國古代最大的壹部官修書,也是中國古代最大的壹部叢書。據文津閣藏本,該書***收錄古籍3503種、79337卷。“四庫”之名,源於初唐,初唐官方藏書分為經、史、子、集四個書庫,號稱“四部庫書”,或“四庫之書”。經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圖書分類的主要方法,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圖書,故稱“全書”。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四庫全書》的編纂工作在乾隆皇帝的親自主持下廣泛展開,紀昀和陸錫熊出任總纂官。《四庫全書》的底本有四個來源:壹是內府藏書,二是清廷官修書,三是從各地征集的圖書,四是從《永樂大典》中輯出的佚書。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十二月,第壹部《四庫全書》完成。接著又用了將近三年的時間,抄完第二、三、四部,分貯文淵閣、文溯閣、文源閣、文津閣珍藏,這就是所謂“北四閣”。從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七月到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又抄了三部,分貯江南文宗閣、文匯閣和文瀾閣珍藏,這就是所謂“南三閣”。七部之中,文源閣本、文宗閣本和文匯閣本已蕩然無存,文淵閣本今藏臺灣省,文津閣本今藏北京圖書館,文溯閣本今藏甘肅省圖書館。文瀾閣本在戰火中殘闕,後基本補齊,今藏浙江省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