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絳珠草的故事?
絳(jiàng)珠草是曹雪芹原創的,《紅樓夢》壹部書都充斥著紅色,絳珠也就是紅色的珠子,暗示著血淚,寓示著林黛玉好哭的性格和悲慘的結局,這是作者“字字看來皆是血”的寫照。 《紅樓夢》第壹回甄士隱夢幻識通靈:“只因西方靈河岸邊。三生石畔,有絳珠草壹株,時有赤霞宮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這絳珠草始得久延歲月。後因此草受天地之精華,又加雨露滋潤。脫卻草胎本質。修成個女兒身,終日遊於離恨天外,饑則食蜜青果為膳,渴則飲灌愁海海水為湯。只因未酬報灌溉之德,故其五內便郁結著壹段纏綿不斷之意。恰近日神瑛侍者凡心偶熾,意欲下凡。那絳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並無水還他,但把我壹生所有的眼淚喚給他。” 另壹種更深的解釋,絳珠草是黛玉的前世,應該是上面長著小小的紅色圓形果實的草,據考證人參就是長著珊瑚珠壹樣果實的草本植物,和絳珠草最像。補充回答: 據書上說,是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的壹株草,並沒說到底是什麽草查遍古籍也未找到出處,不知這絳珠草到底是個什麽草去年到鄉下玩兒,恰好趕上有很多人在賣姑娘兒,竊以為這姑娘兒倒和絳珠草頗有些神似彌松頤先生說,姑娘兒是壹種燕京野果,但也有學者說這是壹種東北出產的野生漿果.我覺得這倒並不是什麽大事兒,反正滿清也是打東北過來的,東北出產,帶到燕京,或者燕京本來就有,這都不必細究.查閱史料,看到清代高士奇<天祿識餘>中記載:徐壹夔<元故宮記>雲:"棕毛殿前有野果,名紅姑娘,外垂絳囊,中含赤子如珠,甜酸可食,盈盈供砌,與翠草同芳."今京師人家多種之,紅姑娘之名不改也.又<光緒畿輔通誌>:"燈籠草,燕京野果,名紅姑娘,外垂絳囊,中含赤子如珠,酸甘可食,姑娘乃瓜囊之訛,古都瓜姑同音,以娘囊之音亦相近也."清代著名詞人納蘭性德有<眼兒媚>詞壹首,詠紅姑娘,此詞前有題註,雲:元棕櫚殿有草名紅姑娘,壹名洛神珠,燈籠草,即酸漿草也.再往前推,至<唐書>:上元二年楚州刺史崔詵獻定國寶石十三枚,七曰紅謨(革末)呵(革曷),大如巨粟,紅如櫻桃.據說這是關於紅姑娘的最早記述.大約可證,紅姑娘最早未產在燕京或東北地區,而是從楚州或更遠的南方地區帶過來的吧.楚州,大約是現在的江蘇省淮安市(我對地理不是很清楚,)據說林如海的家就在蘇州,與淮安同屬江蘇地界.絳珠草的生長地,似乎離赤瑕宮不遠,大約與古誌上所記相仿.曹氏在京中久居,又遍覽古書古誌,應當對這些記載不算生疏吧.用這種古時從南方運來,又在北方悄然變為野草四處生長的野果做為絳珠草的原型,應該還是可以解通的.另外,姑娘兒又名洛神珠,正暗合了黛玉投水自盡的結局,也當為絳珠的另壹路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