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伊尹的人品爭議

伊尹的人品爭議

首先,眾所周知古代名人只能在兩個地方祭祀:祖居地和葬地。古籍中明確記載伊尹的出生地(祖籍)在商代(今山東曹西安北或忻城縣在陳留縣(今開封)東北35裏),這是無可爭議的。

直到明代的縣誌中,才出現了沂水之說。此前所有文獻只記載了“辛國”和“空桑之野”,後來負責護送辛公主到河南商朝都城。關於宋真宗等古人在河南祭拜伊尹墓的信息;那也不能證明伊尹出生在河南。這是明顯的誤導公眾和偷換概念的行為。那些材料只能說明,伊尹的墓地最終落戶河南,商朝入主中原後,都城中心都在河南。伊尹作為商湯王的著名輔佐人,他的後代乃至他的墓葬落戶河南,是正常合理的。至於沂水。如果和伊尹有關,那只能是後人為了紀念伊尹而命名。這種方法自古以來就被用來紀念偉人。關於伊尹的出生地和故鄉,商代沒有文字記載,後人記載的史料也眾說紛紜。根據大部分史料和傳說,以及對遺址的溯源,河南省開封市淇縣西孔桑村作為伊尹的出生地和故鄉,是符合客觀實際的。

北宋第七年(1014),宋真宗到伊尹寺朝拜伊尹。這座義音寺位於義音發源地祁縣葛崗鎮孔桑村。據《祁縣重修義印寺碑》記載:“開封屬祁市,我有空去二十五裏外的桑城。”《帝實錄》說:‘伊尹生於孔桑,即其地也...他以前嘗過伊尹寺。當他在商周時期被建造的時候,城市裏的人們祈禱洪水,幹旱和流行病...'宋七年,宋真宗幸駕其殿,親自灑壹寰輪,碑文刻於石上。'"

在宋代,具有先進學術知識的人遍布朝廷。他們不可能弄錯聖人伊尹的出生地。雖然宋真宗在伊尹寺豎立的原碑已不存在,但該碑仍在伊尹寺遺址中,我曾親眼見過。碑文還保存在《祁縣誌》和《伊尹氏族譜》中,現抄錄如下:

《宋真宗禦碑贊》:始於頡利勸人忠臣;後來又歸功於湯濟世。成功有壹種美德,運用它?萬方大節已明,嗣王遵命。余慶沒有倒下,兒子接管了他的家庭。舊的儀式被保留,新的儀式被享受。因為我是駐在國,所以會壹直用懷縣,講刻碑題詞,好。贊曰:湯之仁,客之率,阿亨之忠,神之成。民以安之時,賈莫為忠。皇族衰微,大練兵可知。頻繁的蒼蠅的犧牲,流傳在永恒,刻在石頭上,顯示了對美德的贊美。"

範成大,南宋人,《盧蘭》中記載:“...丙寅在邱勇縣(今祁縣——引註)過空桑,伊尹就出生在這裏。壹裏過伊尹墓,左磚刻石刻,雲湯為伊尹墓。”南宋周彜《北苑錄》也記載:“八日,往邱勇郡...我行二十裏,經空桑,伊尹所生,在許伊尹墓中。”

伊尹寺遺址,位於祁縣葛崗鎮孔桑村,現為學校。上面提到的宋真宗帝國紀念碑就埋在這所學校的地下。有幾個和伊尹寺有關的銘文,在壹口枯井的井臺上,還有壹方更奇怪,被埋在壹條土路中間。根據記載,這些石碑應該是歷代重修義音寺的石碑。

伊尹還有後代。伊尹的後裔大多居住在開封縣八裏灣鎮伊泰村。他們有壹幅河南祁縣的伊尹和伊氏族譜的畫像。從《河南祁縣易氏族譜序》中可以看出,易氏子孫從漢昭烈為官的第66代易,到魏朝為官的第68代開始致力於家譜研究。明代第120代將易李思加入族譜,清代易六筆重建於嘉慶九年(1804)。根據彜族後裔的說法,彜族在這壹帶生活了幾千年,已經傳承了140多代。

清嘉慶九年,孔子第七十三孫公孔在河南祁縣為《易家譜》作序,孔夫人親自繪制《易印畫像》和《易印寺圖》。以上證據充分表明,伊尹的故鄉和出生地,今天只能在開封縣和祁縣找到。

筆者與孫潤田先生、杜先生壹起,去了據說是伊尹故裏的開封縣羅王鄉義莊村。翟逸的姓氏是從亦莊遷來的。在路邊的柴堆下,我們看到了壹個古老的石臼。住在附近的壹位老人說,這種石臼是伊尹的母親用了幾千年的。石臼是紅色的,比普通石臼大。由於年代久遠,臼底已經磨破了。亦莊村旁邊的壹條河,就是文獻中反復提到的古水。據陳六枝說:“沂水,在縣城東北20英裏處,環繞著沂音的家鄉。”河南通誌也有同樣的記載。

伊尹不僅是商朝的聖人,而且被尊為“烹飪之聖”,因為他提出了“五味調和”的理論。弄清《易音》的出處,對更好地研究《易音》大有裨益。不仔細研究材料,僅憑壹些表面現象來判斷伊尹的出生地,不僅是對歷史不負責任的態度,也是對讀者不負責任的態度。

空桑村現有壹座空桑寺(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