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現在對陶弘景的評價

現在對陶弘景的評價

陶弘景整理醫籍,細心、嚴謹、周密、實用,是我們今天整理中醫古籍的壹面鏡子,不愧為壹代名醫,流傳千古。 至今還被世人所推崇。是壹顆璀璨的明珠。

齊梁間道士、道教思想家、醫學家,煉丹家,文學家,自號華陽居士,丹陽秣陵(今江蘇南京)人,卒謚貞白先生。入齊,為諸王侍讀,除奉朝請,征左衛殿中將軍。梁武帝永明十年(492年)辭官赴句曲山(茅山)隱居,從孫嶽遊學,並受符圖經法,遍歷名山,尋訪仙藥。梁武帝禮聘不至,卻每每就諮朝廷大事,時人稱為“山中宰相”。其思想源於老莊,並受葛洪道教影響,亦雜有儒佛觀點。主張儒、佛、道三家合流,鼓吹“百法紛湊,無越三教之境”。。

陶氏為世醫出身,祖父及父親皆習醫術,且有武功。他自幼聰慧,約十歲時即讀葛洪《神仙傳》,深受影響,三十六歲辭官隱居句容茅山,並遍歷諸有名大山,訪求仙藥。當時,他深受梁武帝蕭衍的信任,雖則他時梁武帝多次贈官不受,但梁武帝有關國家大事都要向他諮詢,所以時人對他有“山中宰相”的稱號。陶氏思想是釋、道、儒三家融於壹體的代表人物。

就醫學而言,是我國本草學發展史上貢獻最大的早期人物之壹。在他生活的年代,本草著作有10余家之多,但無統壹標準,特別古本草由失效年代欠遠,內容散亂,草石不分,蟲獸無辨,臨床運用頗為不便,他擔負起“苞綜諸經,研括煩省”的重任,將當時所有的本草著作分別整理成《神農本草經》及《名醫別錄》,並進而把兩者合而為壹,加上個人在這方面的心得體會,著成《本草經集註》,***收藥物730種。成為我國本草學發展史上的壹塊裏程碑。

該書的主要特點是開創了使我國本草學成為壹門包羅萬象的博物學。他還創立了壹些具有獨創性的發明,例如創立按藥物治療性質分類的“諸病通用藥”分類法,在體例上,又開創本草著作分總論、分論敘述的先河,在當時歷史條件下,他又應用朱書、墨書的方法來區別《本經》和《別錄》的原文的方法等等。他在我國本草學發展史上有著不可磨滅的功績。

陶弘景具有科學的探索精神。在當時的條件下,他敢於提出新的本草分類法,而不囿於原來那種三品分類法。他本人原來是個道教徒,但他卻能從實際出發,打破三品分類法,足以證明他在科學道路上實事求是的態度。他有著“壹事不知,深以為恥”的探索精神,這又是他在科學上得以有所成就的動力。如他多次親驗細腰蜂(即嬴)的蜂窠,終於得出正確的結論,認為《詩經》的說法“斯為謬矣,選詩者未審,而夫子何為因其僻也?聖人有缺,多皆類此。”直率地批評古聖人的謬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