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司馬遷所撰《史記》中就有關於辟谷的記載。《史記·留侯世家》記述留侯張良稟體多病,采用導引、辟谷等術療疾並習練輕身之功。以後,歷代文獻不乏記載。《北史·李先傳》載:“(李先)服氣絕粒數十年,九十余,顏如少童。”《宋史·陳摶傳》載:“(陳摶)因服氣辟谷,歷二十余年……每寢處,多百余日不起。”1973~1974年在湖南長沙馬王堆西漢古墓出土的帛書中有壹部《卻谷食氣》,論述練氣功以卻谷養生的理論與方法(見馬王堆漢墓醫書)。 辟谷術在限制飲食的同時需服用少量生藥。《北齊書》中記載壹個隱居於瑯琊山的修行者,練辟谷之術,服用松子、白術、茯苓等生藥,以求長生不老。《舊唐書》記載壹個叫王遠知的人,修習吐納導引之術,服食靈芝和白術等,活到百歲以上,且頭發烏黑、步履輕捷。在歷代方書中載有不少配合辟谷術的中藥方劑,如神仙辟谷方、辟谷登仙方等。主要藥物有黃精、玉竹、芝麻、天冬、大棗、黑豆、靈芝、松子、白術、桑椹、胡桃、蜂蜜、麥冬等,有的方劑中還有朱砂、雄黃、雲母等礦物藥或其再制品。上述藥物大致可分為兩類,壹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糖、脂肪;壹類則含無機物,甚至含有壹定的毒性物質,如朱砂中含汞、雄黃中含砷(砒)。修煉辟谷術時以選服具有高營養成分的生藥為宜,因為這些中藥不僅含有壹定量的人體必需的蛋白、糖、脂肪及多種微量元素,而且大多有補氣、養血、滋陰、生精等功效,有益於養生。雖然辟谷術中配合某些含有壹定營養成分的中藥,但並不是以藥代食。因為藥物的服用量很少,不能替代平日攝入食物的熱量需要。
“服氣辟谷”即以服氣與辟谷相配合,並以服氣為基礎,通過服氣達到辟谷的目的。具體說法不壹,有的主張服氣之初,即行辟谷,饑時飲壹兩盞胡麻湯或酥湯,或壹兩杯酒,渴時唯飲清水。有的主張服氣之初漸減食物,每日減食壹口,遞減至十日而全斷。有的主張不強行辟谷,待服氣功深,至三年後,便會自然斷谷。具體方法多見於諸家氣法書中,據《抱樸子內篇·雜應》篇載,即有食十二時氣法,食歲星氣法,食六戊精氣法,思神食氣法等。
“服藥辟谷”即用服食藥物以代替谷食。藥方甚多,有取高營養而消化慢的豆、棗、胡麻(芝麻)、栗、酥、及茯苓、黃精、天門冬、術、人參、蜂蜜等配伍,制成丸膏,於斷谷後口服壹二丸,以代谷食。有取高營養而難消化之物配方,壹頓飽餐後即絕谷,可辟谷很長時間。又有作美食飽餐壹頓,再服藥以養所食之物,據說可辟谷三年。還有用草木藥熬煮特定的石子,以石當飯者。具體藥方見《太清經斷谷法》及《雲笈七簽·方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