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形容讀書的成語

形容讀書的成語

不刊之書:指不能更改或磨滅的有關帝王的記載、欽定典制。

 出處:漢?揚雄《答劉歆書》:?是懸諸日月不刊之書也。?

 不堪造就:指沒有培養前途。

 出處:茅盾《蝕?追求》八:?第三是學生們既然做不出文章,便是不堪造就,應當淘汰出去──這是清校。?

 布衣韋帶:原是古代貧民的服裝,後指沒有做官的讀書人。

 出處:《漢書?賈山傳》:?布衣韋帶之士,修身於內,成名於外。?

 才貫二酉: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因以之形容讀書甚多、學識淵博。

 出處:據《太平禦覽》卷四引《荊州記》裁:傳說大酉、小酉(在今湖南沅陵縣)二山藏書很多。

 殘編斷簡:指殘缺不全的書籍。編,用來穿聯竹簡的皮條或繩子。簡,竹簡,古代用來書寫的竹片。

 出處:北周?庚信《謝滕王集序啟》:?某本乏財用,無多作述?至如殘編落簡,並入塵埃;赤軸青箱,多從灰燼。

 殘編裂簡:指殘缺不全的書籍或零散不整的詩文字畫。

 出處: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三》:?古書歷世兵革洊更,間有殘編裂簡,僅以空名,寓於載籍。輯錄之家,存而不論。?

 殘篇斷簡:殘缺不全的書籍。

 出處:北周?庚信《謝滕王集序啟》:?某本乏財用,無多作述?至如殘編落簡,並入塵埃;赤軸青箱,多從灰燼。?

 殘章斷簡:指殘缺不全的書籍或零散不整的詩文字畫。編,用來穿聯竹簡的皮條或繩子。簡,竹簡,古代用來書寫的竹片。同?斷編殘簡?。

 出處:宋?陸遊《會稽誌序》:?秦漢晉唐以降金石刻,歌詩賦詠,殘章斷簡,靡有遺者。?

 蠶頭燕尾:形容書法起筆凝重,結筆輕疾。

 出處:宋?趙佶《宣和畫譜?顏真卿》?惟其忠貫白日,識高天下,故精神見於翰墨之表者,特立而兼括。?後之俗學,乃求其形似之末,以謂蠶頭燕尾,僅乃得之。?

 策名就列:書名於策,就位朝班。意指做官。

 出處:《舊唐書?太宗紀上》:?然情存今古,世踵澆季,而策名就列,或乖大禮。?

 插架萬軸:插架:將藏書安放在書架上。軸:古代書卷中的桿,借指書籍。形容藏書豐富。

 出處:語出唐?韓愈《送諸葛覺往隨州讀書》詩:?鄴侯家多書,插架三萬軸。?

 朝經暮史:經:指舊時奉為經典的書籍;史:指歷史書籍。壹天到晚誦讀經史。形容勤奮讀書。

 出處:元?無名氏《劉弘嫁婢》第三折:?敢則是朝經暮史他可便廣覽群書,多知故事。?

 朝奏暮召:指早晨上書帝王,晚上就被召見。形容被朝廷任用之速。

 出處:語出《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扞主父偃呴資用乏,留久,諸公賓客多厭之,乃上書闕下。朝奏,暮召入見。所言九事,其八事為律令,壹事諫伐匈奴。?

 朝奏夕召:指早晨上書帝王,晚上就被召見。形容被朝廷任用之速。

 出處:見?朝奏暮召?。

 沈著痛快:堅勁而流利,遒勁而酣暢。形容詩文、書法遒勁流利。

 出處:《法書要錄》卷壹引南朝?宋?羊欣《采古來能書人名》:?吳人皇象能草,世稱沈著痛快。?

 沈著痛快:堅勁而流利,遒勁而酣暢。形容詩文、書法遒勁流利。

 出處:宋?嚴羽《滄浪詩話?詩辯》:?其大概有二,曰優遊不迫,曰沈著痛快。?

 持橐簪筆:橐,口袋;簪,插。指侍從之臣攜帶書和筆,以備顧問。

 出處:《漢書?趙充國傳》:?持橐簪筆,事孝武皇帝數十年。?

 尺二秀才:舊時用以譏諷寫俗字的書生。?尺二?即指當時?盡?字的俗體?盡?字。

 出處:宋?孫奕《履齋示兒編?文說?聲畫押韻貴乎審》:?誠齋先生楊公考校湖南漕試,?先生見卷子上書?盡?字作?盡?,必欲擯斥。考官乃上庠人,力爭不可。先生雲:?明日揭榜,有喧傳以為場屋取得個尺二秀才,則吾輩將胡顏?竟黜之。?

 尺二冤家:指眾多的求書畫者。尺二,指卷軸高度。

 出處:宋?陶谷《清異錄?文用》:?少師楊凝式書畫獨步,壹時求畫者紙軸堆疊若垣壁。少師範見則浩嘆曰:?無奈許多債主,真尺二冤家也。?

 尺幅寸縑:指小幅書畫。

 出處:清?徐沁《明畫錄》卷三:?筆意蒼勁,尺幅寸縑,便有林壑窅冥之勢。?

 充棟汗牛:指書籍堆得高及棟梁,多至牛馬運得出汗。形容藏書或著述之富。

 出處:語出唐?柳宗元《陸文通先生墓表》:?其為書,處則充棟宇,出則汗牛馬。?

 充棟盈車:堆滿屋子,裝滿車。形容書籍很多。

 出處:明?胡應麟《詩藪?遺逸中》:?充棟盈車,鞠為黃壤。?

 充箱盈架:充、盈:滿。盛滿書箱,擺滿書架。形容藏書豐富。

 出何經典:指不知所說出自何書,有無根據。

 出處:《後漢書?孔融傳》:?融與操書,稱武王伐紂以姐己賜周公,操不悟其嘲己,問:?出何經典

 穿壁引光:穿:鑿通;引:引進。鑿通墻壁,引進燭光。形容家貧讀書刻苦。

 出處:晉?葛洪《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傳道受業:受:通?授?。傳授道理,教授學業。

 出處:唐?韓愈《師說》:?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傳檄而定:檄:討敵文書;定:平定。比喻不待出兵,只要用壹紙文書,就可以降服敵方,安定局勢。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今大王舉而東,三秦可傳檄而定也。?

 舛訛百出:舛:錯亂。訛:錯誤。錯亂的地方很多。壹般指書籍的寫作或印制不精。

 垂名青史:青史:書寫於竹簡或白絹上的典籍、史冊。名字被載入史冊,流傳後世。

 出處:漢?趙曄《吳越春秋?勾踐伐吳外傳》:?聲可托於弦管,名可留於竹帛。?

 垂名竹帛:垂名:傳名。竹帛:古代供書寫用的竹簡和白絹,借指典籍、史冊。名字被載入史冊,流傳後世。

 出處:《封神演義》五十七回:?大丈夫先立功業,***扶明主,垂名竹帛。?

 春誦夏弦:誦、弦:古代學校裏讀詩,只口誦的叫?誦?,用樂器配合的叫?弦?。原指應根據季節采取不同的學習方式。後泛指讀書、學習。

 出處:《禮記?文王世子》:?春誦夏弦,大師詔之。?

 唇腐齒落:比喻讀書諷誦極為勤苦。

 出處:漢?東方朔《答客難》:?今子大夫修先生之術,慕聖人之義,諷誦詩書百家之言,不可勝記,著於竹帛,唇腐齒落,服膺而不可釋。?

 刺股讀書:比喻刻苦攻讀。

 出處:《戰國策?秦策壹》:?(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

 大璞不完:指玉既經雕琢,就失去了天然的形態。舊時比喻讀書人做了官,喪失了原來的誌向。

 出處:《戰國策?齊策四》:?夫玉生於山,制則破焉。非弗富貴矣,然大璞不完。?

 大書特書:書:寫。大寫特寫。指對意義重大的事情特別鄭重地加以記載。

 出處:唐?韓愈《答元侍禦書》:?而足下年尚強,嗣德有繼,將大書特書,屢書不壹書而已也。?

 丹黃甲乙:指點校書籍,評定次第。

 出處:清?錢謙益《葛端調編次諸家文集序》:?句讀之有析,文理之不通,而儼然丹黃甲乙,衡加於經傳,不已傎乎!?

 丹鉛甲乙:指點校書籍,評定次第。

 出處:清?戴名世《(陳大士稿)序》:?千子慨然憫之,取壹代之文,丹鉛甲乙,辨其黑白。?

 丹書白馬:古代帝王賜給功臣享有世襲爵位和免罪等特權的證件時,宰白馬歃其血,以示堅守誓約,後人稱為?丹書白馬?。

 出處:《漢書?高惠高後文功臣表》:?申以丹書之信,重以白馬之盟。?顏師古註:?白馬之盟,謂刑白馬歃其血以為盟也。?

 丹書鐵契:丹書:用朱砂寫字;鐵契:用鐵制的憑證。古代帝王賜給功臣世代享受優遇或免罪的憑證。文憑用丹書寫鐵板上,故名。

 出處:《漢書?高帝紀下》:?又與功臣剖符作誓,丹書鐵契,金匱石室,藏之宗廟。?

 丹書鐵券:丹書:用朱砂寫字;鐵契:用鐵制的憑證。古代帝王賜給功臣世代享受優遇或免罪的憑證。文憑用丹書寫鐵板上,故名。

 出處:《後漢書?祭遵傳》:?丹書鐵券,傳於無窮。?

 簞食瓢飲:壹簞食物,壹瓢飲料。形容讀書人安於貧窮的`清高生活。

 出處:《論語?雍也》:?壹簞食,壹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倒背如流:背:背誦。把書或文章倒過來背,背得像流水壹樣流暢。形容背得非常熟練,記得非常牢。

 道學先生:指思想、作風特別迂腐的讀書人。

 出處:明?淩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二:?仲友喜的是俊爽名流,惱的是道學先生。?

 得勝頭回:頭回:前回。宋、元說書人的術語。在開講前,先說壹段小故事做引子,謂之?得勝頭回?,取其吉利之意。

 出處:宋?無名氏《錯斬崔寧》:?且先引下壹個故事來,權做個得勝頭回。?

 滴露研朱:滴水研磨朱砂。指用朱筆評校書籍。

 出處:明?葉憲祖《鸞鎞記?品詩》:?滴露研朱非草草,從容鑒定庶無尤。?

 典謨訓誥:①《尚書》中《堯典》、《大禹謨》、《湯誥》、《伊訓》等篇的並稱。②泛指經典之文。

 出處:《書序》:?典謨訓誥誓命之文,凡百篇。?

 雕蟲篆刻:蟲書、刻符分別為秦書八體之壹,西漢時蒙童所習。以之喻詞章小技。

 雕蟲小技:雕:雕刻;蟲:指鳥蟲書,古代漢字的壹種字體。比喻小技或微不足道的技能。

 出處:《北史?李渾傳》:?雕蟲小技,我不如卿;國典朝章,卿不如我。?

 東觀續史:東觀:漢代官家藏書的地方。原指漢代女史學家班昭奉詔就東觀續成其兄班固沒有完成的《漢書》。後用以指女子才學高深。

 出處:《後漢書?曹世叔妻傳》:?扶風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字惠班,?兄固著《漢書》,其八表及天文誌未及竟而卒,和帝詔昭,就東觀藏書閣踵而成之。?

 董狐直筆:董狐:春秋時晉國的史官。直筆:根據事實,如實記載。指敢於秉筆直書,尊重史實,不阿權貴的正直史家。

 出處:《左傳?宣公二年》載:趙穿殺晉靈公,身為正卿的趙盾沒有管,董狐認為趙盾應負責任,便在史策上記載說?趙盾弒其君?。為趙盾所殺。後孔子稱贊說:?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

 鬥方名士:鬥方:壹二尺見方的詩幅或書畫頁;名士:知名而未出仕的人。好在鬥方上寫詩或作畫以標榜的?名士?。舊指冒充風雅的人。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九回:?那壹班鬥方名士,結識了兩個報館主筆,天天弄些詩去登報,要借此博個詩翁的名色。?

 讀不舍手:舍:舍得,願意。讀書讀到有興趣時舍不得放下。

 讀書得間:間:間隙。比喻竅門。讀書得了竅門。形容讀書能尋究竅門,心領神會。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十四回:?飏翁!妳真可謂讀書得間了!妳說的壹點不錯。?

 讀書君子:舊時稱有誌操有學問的人。

 讀書三到:形容讀書十分認真。

 出處:宋?朱熹《訓學齋規》:?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緊。?

 讀書三余:余: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晴之余。指讀好書要抓緊壹切閑余時間。

 出處:《三國誌?魏誌?董遇傳》雲:?人有從學者,?從學者雲,苦渴無日。遇言:?當以三余。?或問:?三余?之意。遇言: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晴之余。?

 讀書種子: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啟後的讀書人。

 出處:宋?周密《齊東野語?書種文種》:?山谷雲:?士大夫子弟,不可令讀書種子斷絕,有才氣者出,便當名世矣。?

 蠹簡遺編:泛指殘存的書籍。

 出處:唐?羅隱《詠史》:?蠹簡遺編試壹尋,寂寥前事似如今。?

 斷編殘簡:編:穿簡的細長皮條;簡:古代用來寫字的竹片。指殘缺不全的書籍文章。

 出處:宋?黃庭堅《讀書呈幾復》:?身入群經作蠹魚,斷編殘簡伴閑居。?

 斷縑尺楮:猶言斷縑寸紙。殘缺不全的書畫。

 出處:明?葉盛《水東日記?王元章畫梅》:?今人間往往有其所畫梅花,斷縑尺楮,人爭寶之,多元章自書所題其上。?

 斷縑寸紙:指殘缺不全的書畫。

 出處:宋?鄧椿《畫繼》卷壹:?收藏古畫,往往斷縑寸紙,皆可珍惜。?

 斷簡殘編:簡:古代用來寫字的竹片;編:穿簡的細長皮條。指殘缺不全的書籍。

 出處:北周?庚信《謝滕王集序啟》:?某本乏財用,無多作述?至如殘編落簡,並入塵埃;赤軸青箱,多從灰燼。

 斷簡遺編:簡:古時用以書寫的竹片。編:穿簡的皮條。指殘缺不全的古籍。

 出處:唐?陸龜蒙《藥名離合夏日即事三首》詩之三:?青箱有意終須續,斷簡遺編壹半通。?

 斷羽絕鱗:斷絕書信。羽鱗,猶魚雁。

 出處:元?柯丹邱《荊釵記?套書》:?因科舉離鄉半春,從別後斷羽絕鱗。今日天教遇妳們,趁良使附歸音信。?

 堆案盈幾:堆:堆積。案:案頭。公文、書信、圖書等堆積滿案頭。原指等待處理的文憑大量積壓。後也指書籍或文字材料非常多。

 出處:三國?魏?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素不便書,又不喜作書,而人間多事,堆案盈機;不相酬答,則犯教傷義,欲自勉強,則不能久。?

 對簿公堂:簿:文狀、起訴書之類;對簿:受審問;公堂:舊指官吏審理案件的地方。在法庭上受審問。

 出處:《史記?李將軍列傳》:?大將軍使長史急責廣之幕府對簿。?

 咄咄書空:形容失誌、懊恨之態。

 出處:《晉書?殷浩傳》載殷浩雖被黜放,口無怨言,但終日書空作?咄咄怪事?四字。

 峨峨湯湯:形容樂聲高亢奔放。

 出處:宋?周密《誌雅堂雜鈔?圖畫碑帖》:?中有琴,徽以玉,峨峨湯湯彈此曲,寄聲知音同所欲。?

 峨峨洋洋:用以形容音樂高亢奔放。後亦用以形容歡樂之態。

 出處:語本《列子?湯問》:?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誌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誌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峨冠博帶:峨:高;博:闊。高帽子和闊衣帶。古代士大夫的裝束。

 出處:元?關漢卿《謝天香》第壹折:?必定是峨冠博帶壹個名士大夫。?

 惡直醜正:使奸邪者改惡從善。亦指嫉害正直的人。

 出處:漢?蔡邕《太尉汝南李公碑》:?遷徐州刺吏,百司震肅,饕餮風靡,惡直醜正。?

 諤諤以昌:諤諤:直言爭辯的樣子。百官敢於直言爭辯,國家就會興盛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商君列傳》:?千人之諾諾,不如壹士之諤諤。武王諤諤以昌,殷紂墨墨以亡。?

 兒憐獸擾:憐:寵愛,愛惜;擾:馴養。像對小孩壹樣加以愛撫,對野獸壹樣加以馴養

 出處:宋?歐陽修《文正範公神道碑銘》:?公居三年,怯勇隳完,兒憐獸擾。?

 耳目之欲:欲:欲望。指耳聽眼看,滿足於享樂的欲望

 出處:漢?東方朔《非有先生論》:?務快耳目之欲,以茍容為度。?

 耳熱眼花:眼睛發花,耳朵發熱。形容飲酒微有醉意,精神興奮的感覺

 出處:南朝?梁?簡文帝《箏賦》:?耳熱眼花之娛,千金萬年之壽。?

 耳視目食:用耳朵看,用眼睛吃。比喻顛倒錯亂。

 出處:宋?司馬光《迂書?官失》:?世之人不以耳視而目食者,鮮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