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讀文心雕龍·原道第壹

讀文心雕龍·原道第壹

“文心”謂“為文之用心”,“雕龍”取戰國時騶奭長於口辯、被稱為“雕龍奭”典故,指精細如雕龍紋壹般進行研討。合起來,“文心雕龍”等於是“文章寫作精義”。

原道此章主要探討文學本源問題(即本質論——文學活動的發生)。

劉勰在《序誌》裏講到文學理論的關鍵部分,稱做“文之樞紐”。(蓋《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師乎聖,體乎經,酌乎緯,變乎騷;文之樞紐,亦雲極矣。)《原道》就是樞紐之壹。

照我的理解,第壹個的文應該是指廣義的文,指萬事萬物的文采,而不是單純指人文的文。因此它在這裏說文與天地並生。後面開始闡述這個觀點的原因。後面這句前半段講述天文,天地玄黃,天圓地方,日月盈仄,辰宿列張,紛繁而美麗;後半段講地文,山川交錯,同樣有它的文采。因此證明了文與天地並生。有天地,就有了陰陽,就是文中的“兩儀既生矣”。天地產生之後,性靈的凝聚就產生了人。因此《周易》提出了天道、地道和人道的天地人三才的說法。接著就開始闡釋人文。有了人,就有了人心,有了人心就有了語言,有了語言也就有了人文。這是自然的道理。

第二段的壹整段駢文其實就相當於從側面論證人文產生的合理性。它的中心句就是最後壹句:夫以無識之物,郁然有采,有心之器,其無文歟?這些天地間無心無識的動植萬品都有豐富的表現天地之道的文章色彩,或“形文”或“聲文”,那麽作為天地之心的唯壹有心有識的人,怎麽沒有文章呢?這是以反問表肯定。

這裏開始詳細地講人文的源頭。劉勰認為人文的源頭是太極,而最早闡述太極解釋得最精妙的就是周易。周易最開始由伏羲創制八卦,後經過周文王推演為六十四卦象,最終由孔子編訂註解十章。稱為“十翼”。所以說“仲尼翼其終”。

因此《周易》分為兩部分,壹個是《經》,主要是周文王推演的《周易》;另壹個是《傳》,主要是據說是孔子編寫的十翼。這十翼之中,基本上所有的文章都是對整個經文或是六十卦象進行分析,而只有《文言》這壹篇是《易傳》中專門用來解說《乾》《坤》兩卦的,因此叫做“《乾》、《坤》兩位,獨制《文言》。”

易經中有那麽多卦只有乾坤兩卦是有專門的易傳,並且用“文言”來為此傳命名。劉勰就解釋說“言之文也,天地之心哉!”。乾卦是天象,坤卦是地象,用《文言》來解釋乾坤,就是在闡述人文與天地的關系,也就是在表達天地之心就是文。 孔穎達 的《 周易正義 》引莊氏的註:“文謂文飾,以乾坤德大,故特文飾以為文言。”也和劉勰的觀點差不多。後面兩句我覺得他是在說人文的最初表現,以河圖與洛書為代表,並且認為這都是神理決定的,而這種神理我認為可以理解為第壹段他所說的自然之道。

這壹段主要講述了中國文化的壹段發展史。

從倉頡受到鳥跡的啟發發明文字代替了結繩記事,再到記載炎帝神農、皞帝伏羲事跡的三墳(伏羲、神農、黃帝之書,謂之以《 三墳 》,可作古書解釋。)雖然他們是人文最初的體現,但年代久遠,已經很難考追了。所以作者認為開始煥發光彩的文章,要從唐堯與虞舜說起。並以《尚書·虞書》裏的文章(賡歌)舉例。然後接著從夏朝講到商周(文勝其質,勝 陽平,勝任?),受到詩經的影響,好的文章就不斷誕生。緊接著文王拘而演周易,文章內隱。周公旦樹立周禮,編訂詩經。然後後面就是劉勰用極具感情色彩的語言贊賞孔子的文學創作。

最後壹段應該是屬於整篇文章的理論總結和升華,其中素王指孔子。裏面最核心的內容就是“道沿聖以垂文,聖因文而明道”前面都是在用實例說明 道通過聖人的媒介展現出來,聖人用文章來闡明道。到這裏我們可以看到劉勰的文學起源的觀點具有壹種神秘色彩,可以說是聖人創立說。而且強調文的功利性,註重文以載道,指出文具有教化人心的作用。

最後探討幾個問題:

壹、關於“文”

文心雕龍裏的文雖然是壹個字,但應該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就第壹段來說,文之為德也大矣,中的“文”應該包含天文、地文與人文,泛指壹切事物的紋飾。到後面第三段在講述人文之元的時候,這個文應當專指人文。

二、原道中的“原”

提到原道我們很容易將韓愈的原道聯系起來,但我認為,韓愈中的“原”與劉勰中的“原”有所不同。韓愈的原道篇是在探求道的本源,恢復古道,尊崇儒學。但是劉勰的原道篇是在探求文的本源,並且在文章中提出了文本於道的觀點,所以在劉勰的文章中的原應該不會是推究本源的意思,而與來源於意思相近,因此原道就解釋為來源於道。

三、關於“道”

對於原道中"道"的意義,壹直是龍學所爭論的問題。學術界有很多說法,包括:(1)儒道說,(2)自然之道說,(3)自然法則、客觀規律說,(4)佛道說,(5)“自然之道”與“儒道”並存說,(6)壹種客觀唯心主義的抽象理念或絕對精神說等等。我在這裏就不說這個道是什麽了,壹方面是因為關於這個問題學術界的討論和研究已經很多了,另壹方面是因為劉勰也並沒有把道解釋得十分清楚,連魯迅都說“其說汗漫,不可審理”,我就更難明白他說的是什麽了。所以我在這裏更想談壹下我覺得這個“道”的觀點的提出應該包括哪方面的內容或是說受到了哪些文學思潮的影響。

首先從原道這篇文章來看,文中雖然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但很多時候都是引用《易經》中的語言來建構自己的理論框架,包括對“道”,也是在引用古籍進行描述,沒有原話闡述。比如:

夫玄黃色雜出自《周易·文言 》夫玄黃者,天地之雜也。天玄而地黃。

觀天文以極變,查人文以成化是化用《周易·賁卦》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包括最後壹段直接引用“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來解釋文的功用。

因此劉勰 道 的觀點壹定會受《周易》的影響,而《周易》作為道家與儒家***同認同的經典,因此劉勰的文學本質論也會受到儒道的影響。

最明顯的是儒家。先拋卻原道來說,劉勰在《文心雕龍·序誌》中談到他曾經做的兩個夢,壹個是攀采祥雲,另壹個是他手捧禮器,隨孔夫子南行。不論這兩個夢真實與否,其表達的都是儒家建功立業的積極的入世傳統,他自己也提出來“窮則獨善以垂文,達則奉時以騁績”,所以在他的仍然是壹個儒士。而在原道中,他說“夫子繼聖,獨秀前哲,熔鈞六經”,尊孔子,崇六經。在最後的“贊”中也提到文以載道,要彪炳仁孝。體現了孝悌與仁,因此這個道壹定有儒家的人道。

另壹個是道家。但這在文章中體現的不明顯,在論述人的起源的時候有講到無行之秀,提到人文之元是太極,最後也提到占蔔問數。但我覺得劉勰的道家思想更多地體現在他的自然觀上。儒家偏重於社會人倫,而道家偏重於自然的本質與起源,因此劉勰在提出天道與人道統壹的文學觀的時候,在天道方面就不可避免地采用了道生化萬物的道家自然觀。

另外關於劉勰原道中佛家思想的體現,我覺得並不是太明顯。雖然劉勰生活的南朝流行三教並行的潮流,並且劉勰還曾經在定林寺校閱經書,但我覺得他的佛教思想可能更多地體現在《滅惑論》(佛學論文)中,而與文心雕龍關系不大。

最後總的來看,文心雕龍·原道把文上升到了壹個宏觀的角度,不僅僅是局限於人文,還涉及到天文地文,並且談到了文的教化和起源,在說文的起源的時候,又將其與哲學結合起來,從哲學和審美的角度對寫文章提出自己的觀點。雖然他的文學起源的觀點有聖人創立說的成分,並且有壹種神秘色彩,強調人是天地靈氣的凝聚,但我覺得我們應該用壹種歷史的觀點來看問題,劉勰在那個時代有他的歷史局限性。而且他寫文心雕龍是想進壹步尊崇經典,將當時的過於追奇逐艷而遠離文學的初衷的文學思潮引入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