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yùn),不亦君子乎?” (《學而》)
譯文
孔子說:“學習後經常溫習所學的知識,不是很愉快嗎?有誌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很高興嗎?別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氣,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嗎?"
論語之我見
我所理解的這三句話,是告訴我們:面對困難、面對變化、面對不解,我們要怎麽辦呢?
面對困難“學而時習之”,經常溫故而知新,這是我們自我修煉的過程,就如今天的讀書,簡單的工具類書籍,我們很快可以掌握核心,並能學以致用,在致用的環節我們也要掌握方法、有計劃、有步驟、持之以恒,方能見到效果。面對修養提升或是國學經典,更需要我們反復習讀,不斷鏈接自己,不同時期我們的理解自然不同。
孩子時的我們,讀這三句時和現在的我們再次品讀,我們理解的深度、廣度和高度壹定是截然不同的。
面對變化“有朋自遠方來”,朋友的來訪對我們的生活是否是壹種打擾,亦或是壹種合作?無論怎樣,我們原本的生活都會因為朋友的來訪而發生變化,那麽應對變化,我們又應該有怎樣的態度?
擁抱變化、適應變化、成為掌控變化的人,我們就應有了主動權,人生永遠不變的是變化。
面對不解“人不知而不慍”,我們最好的回應就是以“樂”相待,這也是我們修行到最後最值得擁有的結果。
壹切都是發自內心的油然而生,而非情不得已。此時,我們才是修得了最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