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的筆法順序是點,橫,橫折鉤,撇,漢字詳細介紹如下:
壹、漢字簡介:
1、方是漢語壹級字,最早見於甲骨文。方的本義是放逐,剔發披枷,流放邊疆。後引申為邊塞邊境。由邊塞邊境引申為與中央相對的,各具特色的四處小行政區域。側引申為正四邊形,正四邊形邊乘邊所得的平面面積。由正四邊形,正四邊形邊乘邊所得的平面面積引申為正四邊形的,規則的,正直的。
2、象形字,《甲骨文字詁林》“方”字條後姚孝遂按語,按《說文》方並船也,象兩舟總頭形,徐中舒以為象耒形,獨具卓識。徐中舒《耒耜考》方象耒的形制,尤為完備,故方當訓為壹番土謂之坺之坺,初無方圓之意。
3、古匡即方圓字方之象耜,上短橫象柄首橫木,下長橫即足所蹈履處,旁兩短畫或即飾文。小篆力作,即其遺形。古者秉耒而耕,刺土曰推,起土曰方,方或借伐發等字為之。
二、古籍釋義:
1、《唐韻》府良切《集韻》《韻會》分房切,?音芳《說文》倂船也,象兩舟省總頭形,或從水作汸《詩周南》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傅方泭也《釋文》小筏曰泭《爾雅釋水》大夫方舟《史記酈食其傳》方船而下。
2、《易觀卦》君子以省方觀民設敎。疏省視萬方《詩大雅》監觀四方《周禮天官冢宰》辨方正位,註別四方《釋文》視日景,以別東西南北四方,使有分別也《禮內則》敎之數與方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