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年間(713-741)晉升為秀才,四次被任命為禦史監,遷殿侍奉禦史。被當時的權臣楊拒絕,貶到平原(今山東)當太守。被稱為燕平元。肅宗年間,鳳翔授憲事大臣,遷禦史。宗年間,官至吏部為臣,太子為師。他被封為魯公,人們稱他為公。
天寶十四年(755),平陸、範陽、河東三鎮使安史之亂。他聯系其弟顏杲卿起兵抵抗,附近十七郡也相應提升為盟主,兵力二十萬,使得安祿山不敢急攻潼關。德宗興元元年,李希烈在淮西造反,漢奸齊魯趁機借李希烈之手將其殺死,並派人勸其被李希烈絞死。聽到顏真卿被害,三軍將士淚流滿面。
半年後,叛軍大將李希烈被自己人殺死,叛亂被平定。顏真卿靈柩護送回京,葬於京兆顏氏宗祠萬年。德宗煞費苦心地寫了壹封信,宣布廢朝五天,舉國哀悼。德宗欽頒聖旨,追念顏真卿壹生“才優於匡國,忠於體,賦有機才,公忠出眾,忠於四朝,累於挾持,死不倦,觀其鼎盛,實猶存”。他為人正直,清正廉明,有正義感,從不屈尊於權貴,屈尊奉承,以仁義著稱。
多寶塔碑:多寶塔碑是唐代重要的碑刻,也是唐代書法的代表作品。據考證,此碑是顏真卿四十四歲時所作。是顏書碑文中較小的壹個字,是顏真卿早期楷書的代表作。此碑字體疏密均勻,法度嚴謹,筆法豐富,景色優美。王銘時珍《益州山人四稿》雲:【此帖尤甜,乃藏鋒貴,小而雅,對歷史不無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