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賽金化毒散簡介

賽金化毒散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中藥部頒標準 2.1 拼音名 2.2 標準編號 2.3 處方 2.4 制法 2.5 性狀 2.6 鑒別 2.7 檢查 2.8 功能與主治 2.9 用法與用量 2.10 規格 2.11 貯藏 3 《痘疹金鏡錄》卷下 3.1 方名 3.2 賽金化毒散的別名 3.3 組成 3.4 功效 3.5 主治 3.6 賽金化毒散的用法用量 3.7 制備方法 3.8 附註 附: 1 古籍中的賽金化毒散 1 拼音

sài jīn huà dú sǎn

2 中藥部頒標準 2.1 拼音名

Saijin Huadu San

2.2 標準編號

WS3B066191

2.3 處方

乳香(制) 50g 黃連 50g 沒藥(制) 50g 甘草 35g 川貝母 50g 赤芍 100g 雄黃 25g 冰片 10g 天花粉 50g 牛黃 10g 大黃 37g 珍珠 20g 大黃(酒炒) 37g

2.4 制法

以上十三味,除牛黃、冰片外,雄黃、珍珠分別水飛或粉碎成極細粉; 其余 乳香等九味粉碎成細粉;將牛黃、冰片研細,與上述粉末配研,過篩,混勻,即 得。

2.5 性狀

本品為深土黃色的粉末;味苦。

2.6 鑒別

(1) 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不規則碎塊金黃色或橙黃色,有光澤, 纖維束鮮黃色,壁稍厚,紋孔明顯。草酸鈣簇晶大,直徑60~ 140μm。纖維束周圍薄 壁細胞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不規則碎塊無色或淡綠色,半透明,有光澤,有時 可見細密波狀紋理。

(2) 取本品進行微量升華,升華物置顯微鏡下觀察,呈不定形片狀結晶。

2.7 檢查

應符合散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附錄10頁)。

2.8 功能與主治

清熱解毒。用於小兒毒火內熱,口瘡,咽炎,咳嗽、便秘。

2.9 用法與用量

口服,周歲至三歲壹次0. 5g,壹日 2次,周歲以下酌減?

2.10 規格

每袋裝0. 5g

2.11 貯藏

密閉,防潮。

3 《痘疹金鏡錄》卷下 3.1 方名

賽金化毒散

3.2 賽金化毒散的別名

化毒散

3.3 組成

乳香1錢,沒藥1錢(出汗,研細,配眾藥),川貝母(去心,炒)1錢,雄黃1錢,黃連1錢,天花粉1錢(生用),大黃(半炒半生)2錢,甘草7分,赤芍2錢(炒),冰片1分半,牛黃2分,珠子4分(研至無聲為度)。

3.4 功效

清熱化毒。

3.5 主治

痘瘡。小兒疹後,余毒未凈,煩躁口渴,便秘,及小兒瘡癤潰爛。

3.6 賽金化毒散的用法用量

痘內有伏毒,啼號不已,經日不起,並發癰發疔者,用蜜湯調服此散。痘若抓傷或攢簇堆聚,或點見果惡幹焦,紫黑板硬等象,以此散調入油胭脂內,用綿紙為膏藥,貼之。

3.7 制備方法

上為散。

3.8 附註

化毒散(《痘疹金鏡錄》卷下)。

古籍中的賽金化毒散 《痧脹玉衡》:[卷之下]備用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