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愚公移山的畫作歷史

愚公移山的畫作歷史

徐悲鴻油畫《愚公移山》誕生於1940年。其構思、創作和流傳,充滿傳奇地記載了中國現代美術創作與收藏的經歷,使之成為壹幅永可紀念的史跡。

1939年12月6日,徐悲鴻應泰戈爾之邀,經新加坡、仰光、加爾各達,抵達聖地尼克坦。

1940年2月,甘地訪問尼克坦,泰戈爾向甘地引見徐悲鴻。徐悲鴻作《愚公移山》草稿與人物寫生數十幅。5月,《愚公移山》的構思,臻於成熟。

1940年8月24日下午1時,徐悲鴻開始繪《愚公移山》。此前已先後作草稿30余幅。11月,先後完成巨幅設色水墨畫《愚公移山》與油畫《愚公移山》的創作。旅印期間,徐悲鴻創作的水墨《愚公移山》、《泰戈爾》、《群馬》、《奔馬》、油畫《愚公移山》以及《甘地》、《喜馬拉雅山》、《息難教長老》等速寫、素描,美術史定位為“徐悲鴻藝術創作之頂峰時期的經典代表作品,是徐悲鴻藝術豐碑不可或缺的構成部分。”  1940年11月,徐悲鴻告別泰戈爾,返回新加坡。1941年4月,美國援華聯合會及林語堂、賽珍珠盛邀徐悲鴻赴美舉辦畫展。11月,畫展目錄、參展照片寄往美國的同時,數百幅參展畫作,交船運公司先期運往美國,其余大部裝箱待運。12月8日,日軍偷襲珍珠港,同日淩晨4時,新加坡遭日機空襲,15日,檳城陷落,日軍兵臨獅城。進退兩難的徐悲鴻,將收藏的百余箱繪畫創作及古代書畫、近代名家書畫、文玩、陶瓷、古籍繕本等,分藏於韓槐準的紅毛丹園和黃曼士的百扇齋。

1942年12月,為避日機轟炸,徐悲鴻遷至羅弄泉的崇文學校。該校由福建安溪會館創辦,校長鐘青海善書法,與徐相識。眼見獅城危在旦夕,徐與黃曼士等人商議,連夜將藏於百扇齋的繪畫、書籍、碑帖、文玩、印章以及包括《愚公移山》在內的幾十幅油畫,運至羅弄泉,埋於壹枯井之內。

1942年1月,徐悲鴻攜1000幅作品,登上淪陷前最後壹班開往印度的輪船,離開新加坡。

1945年9月,黃曼士、林金升、鐘青海三人將藏於枯井書畫珍玩,壹壹起出,並致函徐悲鴻。徐回信表示:為感謝鐘校長冒日寇殺害的危險,保護枯井所藏三年又八個月,請任選取壹件藏畫。鐘青海挑選了油畫《愚公移山》。

1953年徐悲鴻病逝。次年2月,新加坡中國華美術研究會與南洋美專、南洋學會、中國學會在維多利亞紀念堂舉辦“徐悲鴻遺作展”,展出了浩劫幸存於新加坡的油畫《愚公移山》等80余幅徐悲鴻遺作。

1985年,《徐悲鴻藏寶記》壹文發表,在中國大陸、新加坡、香港和臺灣的美術界引起轟動,然而,在星洲收藏了半個世紀的《愚公移山》、《喜馬拉雅山》、《放下妳的鞭子》等,相繼流出境外。

1992年《愚公移山》首次出現於藝術品拍賣市場上。

1999年10月香港的蘇富比臺北“現代中國油畫、素描、水彩”專場拍賣會上,《愚公移山》作為封面拍品,再次推出。臺灣收藏家蕭先生經過幾番競爭買到了這件珍寶。

2000年11月,這件國寶第壹次回到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