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太姥山的推薦提示

太姥山的推薦提示

秦嶼高速公路出口—(秦太盤山公路20分鐘)—太姥山山嶽景區停車場—太姥山山嶽景區入口—國興寺遺址—薩公嶺—仙人鋸板—壹線天—通天洞—香山寺—太姥山山嶽景區出口。

太姥山山嶽景區—秦嶼高速公路入口—(高速公路15分鐘)—牙城高速公路出口—(山間水泥路20分鐘,經霞浦牙城鎮後頭村)—霞浦縣牙城鎮龍亭村—觀龍亭瀑布—楊家溪竹筏漂流起點牙城鎮龍亭村藍兜碼頭—楊家溪竹筏漂流—渡頭村桃花湖碼頭(沖壩漂至停車場)。—牙城高速公路出口——霞浦縣。 1、下午4點30分左右或以後請不要去葫蘆洞等較長的洞。

2、請不要從壹線天等狹長洞窟出口處進洞。

3、鉆洞時請自備手電筒或在洞口處購買。

4、遊客可以通過攤位的攤主問路或打聽情況。

5、景區內物品會比其他地方貴壹些,請不要斤斤計較,畢竟運上山也不容易。 太姥山博物館就建在太姥山中,千姿百態的奇峰怪石與博物館相望,仿佛就是從這博物館延伸出去的巨大的天然博物館。太姥山北望雁蕩山,西眺武夷山。登臨絕頂,極目東海。文人描述“水在天際流,峰從海中出”。通俗地講,就是既看大山又看大海,所以有“山海大觀”之稱。

最令我難忘的還是“太姥”。在傳說中,太姥娘娘的故事發生在堯的時代,她是農家女子,因種藍人稱藍姑。某年麻疹流行,藍姑夢見壹仙翁告訴她,去山中找壹種山茶樹,采葉煮水喝可治。藍姑便去峰巒雲霧間找到壹種綠葉有白毫的山茶,采來煮水給患兒喝,果真有效。藍姑教鄉親都這麽做,患兒都好了。堯帝感其聖德,封其“太母”,鄉民們則尊稱她“太姥娘娘”。

堯的時代距今已有四千多年。這個傳說的真實性如何?先秦古籍中還沒有“茶”字,只有“荼”。荼是壹種苦菜,也當“茶”字用。當真正的茶出現時,也稱“古荼”。茶最初是作為藥用的,後才從藥用過渡為茶飲。以此看,藍姑采山茶治麻疹的故事發生在堯的時代,在時間上是可能的。

清初周亮工的《閩小記》就有綠雪芽茶的記載,民國卓劍舟《太姥山全誌》考證綠雪芽,“今呼白毫,色香俱絕,而尤以鴻雪洞為最。性寒涼,功同犀角,為麻疹聖藥。”這“綠雪芽”是後人為商品白茶取的雅名,指的就是綠葉上有白毫的白茶。

在太姥山鴻雪洞旁,確有野生古茶樹長在石縫中,樹高6米多,人們都說這樹是福鼎大白茶的母樹。在這近旁還聳立著唐代建造的太姥娘娘塔,塔墓上有唐玄宗所賜“堯封太姥舍利塔”碑題。

中國征收茶稅始於唐貞元九年(793年),可見茶在這時已銷量不小。唐收茶稅這年陸羽60歲,也在這時期陸羽寫出了《茶經》。陸羽寫道:“永嘉縣東三百裏有白茶山。”今有學者指出“永嘉東三百裏是海”,認為書中的東字該是“南”字之誤,南三百裏正是福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