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調查,不同年齡階段的人對澤雅造紙的了解情況存在很大差異。第壹,45歲以上的人在所有了解的人中占的比例最大,其次是31-45歲的人,而18歲以下了解的人幾乎沒有;第二,在聽說過但不很了解的人當中18-30歲的人所占比例最大,遠遠大於其他年齡階段,而31-45歲、45歲以上的人所占比例大致相同;第三,在所有完全不了解的人當中,18歲以下的人所占的比例遙遙。並且在職業的調查中,明顯發現了解的大多為農民和自由職業。不了解的多為學生和職員。因此青少年對傳統造紙工藝的了解程度值得擔憂,關於非物質文化的教育亟待加強。
據統計,大家普遍認為澤雅造紙工藝傳承人的缺少和其本身的經濟效益低是導致澤雅造紙工藝趨於落寞的兩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其實,這項工藝本身存在的問題十分嚴重,因而導致缺少繼承人的狀況。最嚴重的三個問題依次是經濟效益低,效率不高、產率低,環境汙染嚴重。根據這項工藝存在的問題,42.3%的民眾認為政府保護和投資發展才是能使造紙工藝傳承發展的主要途徑,如保護現存的手工作坊,在當地流傳的傳統造紙工藝的基礎上,建立中國傳統造紙技術傳承與展示示範基地,將中國古代造紙和紙張加工工藝較為全面的展示給社會大眾。另外,可以通過在校設置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開設傳統造紙工藝手工課作為興趣科目來培養新的繼承人。
我們為澤雅造紙的傳承和發展提出以下建議:
面對高速發展的社會,各種紙張的使用量十分的高,而每種紙存在必定有其本身的價值意義。澤雅造紙若是通過過度改進工藝本身來提高紙質、生產量,從而達到市場銷售目的,那麽澤雅造紙“活化石”就名存實亡。因此我們認為只能適度的改進工藝,例如在交通方便的鄉鎮建廠,自動批量生產,改進配方和合理處置生產廢物;而在部分地區仍保存著原始的生產狀態。我們的主要目的是澤雅造紙的傳承和保護。
首先是加大宣傳力度。澤雅造紙歷史悠久,被稱為中國造紙術的“活化石”,承載著中國人民的智慧,我們應當通過各種渠道,讓更多的人了解澤雅紙山,了解傳統造紙工藝。宣傳我們可以分兩個系列:壹是由水碓、作坊、渠、水壩、腌塘等生產設施和紙簾、紙槽、壓桿、繩纜、擂杠等各種傳統特色生產工具構成的實物系列。其次是有造紙工藝、技術方式、技術手段和傳統民間材料配方等構成的工藝系列。
其次,政府予以保護和支持,加強重視。只有政府重視,做好合理的規劃工作,澤雅造紙工藝才能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展。壹方面,政府應大量地保存完整地作坊,然後是工藝,再是以瞿溪鎮老街為中心,輻射到熊溪、郭溪、瑞安潮至等土紙銷售集散地的紙行、紙亭、老街及其他。另壹方面,結合學術性、知識性、趣味性和實際操作性,開發地方特色旅遊,充分發揮優勢,以“活化石”吸引遊客。聽取專家意見,將古紙研究應用到各種領域,例如古籍古畫的修復。此外,政府還可以指定壹系列政策來推廣傳統造紙,如在學校開展關於非物質文化的教育等等,增強青少年的文化自覺意識,培養新壹代傳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