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材-雞骨香別名山豆根、木沈香(《生草藥性備要》)、土沈香、駁骨消(《嶺南采藥錄》)、滾地龍、黃牛香(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過山香(福建)
來源為大戟科巴豆屬植物雞骨香,以根入藥。秋冬挖根,洗凈,切片,曬幹備用。
植物形態雞骨香 小灌木,高30-50cm,有時可達1m。枝、葉和花序密被星狀茸毛或粗毛。葉互生;葉柄長1.5-4cm,頂端兩側各有腺體呈,腺體杯狀,有柄;托葉鉆狀,脫落,長2-3mm;葉卵形、卵狀披針形或長圓形,長4-13cm,寬2-6.5cm,先端鈍,基部圓或稍呈心形,有具短柄的杯狀腺體,全緣或有細齒,齒間有時具小的杯狀腺體,葉上面被星狀粗毛,下面密被星狀絨毛;基出脈3-5條。總狀花序頂生,長5-11cm;花單性,雌雄同株;雄花在花序軸上部,雌花在下部,花淡黃色;雄花小,簇生,花梗比雌花梗短;苞片分裂,線形,長2-4mm,邊緣疏生具長柄的林狀腺體而似撕裂狀;花萼5片,卵形,長約3mm,外面被星狀絨毛;花瓣5,長圓形,約與花萼等長或稍短,邊緣被綿狀毛;雄蕊約20枚,花絲被微柔毛,花藥長約lmm;雌花萼片5,卵狀披針形,長4-6mm,外被星狀絨毛,邊緣有疏離具柄的小腺體;無花瓣;子房球形,直徑約3mm,3室,花柱4深裂,花柱枝12或稀有不完全分裂而僅有10枚。蒴果球形,長0.8-1cm,被銹色星狀粗毛,種子闊橢圓形,腹區壓扁,長約5mm,褐色。花期2-4月,果期6月。
用法用量 3~5錢,水煎服;或研粉開水送服3~5分。
分布 國內:產於福建、廣東、廣西和海南等。國外:越南、老撾、泰國也有分布。生於沿海丘陵山地較幹旱山坡灌木叢中。
主 治:治胃痛,胃腸氣脹,風濕痹痛,跌打損傷,咽痛,心絞痛,蛇咬傷。
性味歸經:《生草藥性備要》:“味辛苦,性溫。”入心、肺、肝、胃、腎五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5錢;或浸酒、研末。外 用:研末調敷。
功 效:理氣止痛,祛風除濕,舒筋
生藥材鑒定:根細長條狀,徑2~4毫米,表面灰棕色,有縱紋及突起,有時栓皮脫落。質脆易斷,斷面黃色,不平坦,纖維 性。氣微弱芳香,味苦澀。
中藥化學成分:全草含氨基酸、有機酸。
(來源:百度百科-雞骨香)
降真香,有別名也叫雞骨香
指的是降真香,降真香,又叫紫藤香,也叫雞骨香。與沈香壹樣,也是因為其形狀有如雞骨,所以得名。世人將外洋商船上運來的降真香俗稱為番降香 。
降真香生長在南海的山中及大秦國,其香氣似蘇方木,焚燒之初不是特別香,與各種香料調和之後,香氣變的十分美好。若做藥用,則以質地潤澤的紫色番降香為上品。
降香檀,又名:花梨母。喬木,高10~15米,除幼嫩部分、花序及子房略被短柔毛外,其余無毛。小枝有蒼白色、密集的皮孔。(來源:百度百科-降真香)
廣東、廣西、雲南、安南、漢中、施州、永順、保靖、及占城、暹羅、渤泥、琉球、等國都有降真香 。《本草》
原文降真生聚材中,番人頗費坎斫之功,乃樹心也。其外白皮,厚八九寸,或五六寸,焚之氣勁而遠 。(《真臘記》)
原文雞骨香即降真香,本出海南。今溪峒僻處所出者,似是而非,勁瘦不甚香 。(《溪蠻叢笑》)
原文主天行時氣,宅舍怪異並燒之有驗 。(《海藥本草》)
原文伴和諸香,燒煙直上,感引鶴降。醮星辰,燒此香妙為第壹,小兒佩之,能辟邪氣 ;度錄功德極驗,降真之名以此 。(《仙傳》)
原文出三佛齊國者佳,其氣勁而遠,辟邪氣,泉人每歲除,家無貧富,皆爇之如燔柴 。維在處有之,皆不及三佛齋國者,今有番降、廣降、土降之別 。
貢降真香
原文南巫裏,其地自蘇門答刺西,風壹日夜可至,洪武初貢降真香 。 自香乘購買沈香要選擇信用度較高的大商家,香至尊沈香的品牌知名度高,值得信任,可以去香至尊官網熟悉壹下沈香的專業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