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巧用烏梅丸,開辟新天地

巧用烏梅丸,開辟新天地

壹個中醫大夫如果會用烏梅丸,就可以憑此開壹方天地,像小柴胡先生壹樣應付很多疾病遊刃有余。烏梅丸對治的體質是上熱下寒,寒熱錯雜,這樣的患者有多少呢?

有人說,烏梅丸是治療久利的不二選擇;

有人說凡是夜裏壹二點某種癥狀加重的都可以選擇烏梅丸,比如失眠到時就醒來;比如……

有人說,組方中藥物寒熱並用,那麽治療的疾病就是有寒又有熱的疾病,所以很多人上熱下寒就有可能需要用烏梅丸進行調理;

有人說不管什麽病,只要具備寒熱錯雜上熱下寒癥狀就可考慮烏梅丸;

有人說很多久治不愈的疾病,或許烏梅丸就是“萬應丸”。

《傷寒論》厥陰病篇中的烏梅丸主要用於蛔厥,久痢,厥陰頭痛,癥見腹痛下痢、巔頂頭痛、時發時止、躁煩嘔吐、手足厥冷。

烏梅丸應用得當,對下列疾病亦有效。治消化遒疾病如慢性胃炎、胃潰瘍、胃黏膜脫垂、胃神經官能癥、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膽囊炎等病,往往病程長,外見形體消瘦,抑郁不樂,體倦乏力,四肢欠溫;內有心煩,口幹苦,食欲差;上有頭暈耳鳴,惡心嘔吐;中有腹痛,噯氣吞酸;下有大便溏薄,完谷不化。

上述病狀,具有寒熱虛實俱存、上下內外均病的特點,只要抓住陰陽錯雜的病機,用烏梅丸治療往往能取得較好療效。治療血壓病中醫治療高血壓病,很多中醫大夫大多喜用平肝瀉火、育陰潛陽的方法。其實肝火上炎,肝腎陰虛,只是其中常見的證候,而對部分病程長、年齡偏大、長期精神緊張、多愁善感的髙血壓患者,除常見頭痛暈、耳鳴、惡心嘔吐外,既見面色潮紅、口幹舌燥,舌質紅少苔,又有畏寒,兩足不溫、脈沈遲等上熱下寒的典型癥狀。

使用烏梅丸治療則能取得滿意的療效。

治心臟病癥對於竇性心動過緩、病態竇房結綜合征以及房室傳導阻滯等心率緩慢病例,如果全身情況好而精神抑郁的患者,除心悸不寧、頭暈胸悶等壹般癥狀外,常見頭面烘熱、動則出汗、口幹苦、舌質微紫苔黃膩等熱證,又見四肢不溫、畏寒怕冷、脈沈弦而遲等寒象,這也屬於上熱下寒,內外陰陽失調的病癥,用烏梅丸治療效果都較可靠。

徐書認為,根據大量臨床應用經驗常將疾病表現為上熱下寒、局部熱全身寒、脈左關弱、舌尖紅苔膩作為烏梅丸應用指征的主要辨證要點。其中上熱主要表現為頭昏、咽痛、口舌生瘡、胸悶、心煩、口渴等表現;下寒主要表現為腹痛、腹瀉、小便淋漓不爽、小便頻數、四肢寒等表現。

另外也常常根據“厥陰病,欲解時,從醜至卯上”,將以淩晨1至5點定時發作的疾病作為烏梅丸應用的重要指征。

壹般來說,肝經有問題者,都會出現身體的壹半與另壹半表現出來完全不同的癥狀,比如壹般身體出汗,壹般身體不出汗,很多人看到這種現象都會明白,人體即將出現偏枯了。

而通常意義上,出現陰陽兩半人的現象都是現代意義上的肝臟問題,也可以歸結為所謂的“厥陰病”。

李士懋應用指征:

(1)左關脈弦弱,壹定是沈取無力。

(2)肝陽虛的癥狀:陽虛以後寒熱錯雜明顯,在上則口幹口苦,在中則腹脹胃痛,在下則大便溏稀。全身畏寒怕冷。舌色偏紅,苔膩為主。

(3)脈弦按之減,此即肝餒弱之脈。弦脈亦可兼濡、緩、滑、數、細等,只要弦而按之無力,統為肝之陽氣餒弱之脈。

在臨床具體應用 時尚 需根據具體寒熱虛實及具體疾病進行壹些適當的劑量或藥物的加減及專病專藥的應用。

如上熱表現明顯常加黃芩或以黃芩替代黃柏同時減少附子、幹姜的劑量。

因考慮藥物口味,在臨床中除皮膚瘙癢癥和咳嗽時應用川椒,壹般不應用。

腹痛明顯加白芍,腹瀉明顯加赤石脂,睡眠表淺易驚醒加龍骨、牡蠣,糖尿病加用劉寄奴及王不留行。

凡有入睡困難伴舌苔白膩,脈弦,左關沈取無力,皆可運用烏梅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