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穿心疔簡介

穿心疔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英文參考 3 井疽局部腫痛躁熱者·穿心疔 3.1 由心經火毒而發 3.2 由冷氣攻心而發 3.3 關於無頭疽 4 湧泉疽·穿心疔 5 參考資料 附: 1 治療穿心疔的方劑 2 古籍中的穿心疔 1 拼音

chuān xīn dīng

2 英文參考

cold abscess on the lumbar region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precardial abscess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lumbar abscess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井疽局部腫痛躁熱者·穿心疔

穿心疔為病證名[1]。出《外科證治全書》卷三。即井疽局部腫痛躁熱者[1]。

井疽(precardial abscess)為病名[2]。又名胸發、穿心冷瘺、慢心銳毒、心漏、穿心毒、井泉疽、穿心疔[2]。《黃帝內經靈樞·癰疽》:“發於胸,名曰井疽。”是指生於心窩部的無頭疽[3]。即癰疽生於胸部鳩尾穴(臍上7寸、劍突下0.5寸)、中庭穴(膻中穴下1.6寸)或兩者之間[2]。井疽為心經火毒而發[2]。

3.1 由心經火毒而發

由心經火毒而發者初起如豆粒,逐漸出現腫痛,色變紅腫高突等陽證表現,甚而可見心煩肌熱,唇幹舌燥,渴思冷飲等熱毒之證[2]。治宜參見外癰、疔瘡[2]。

參見外癰治法:初起內服仙方活命飲或漏蘆煮散、防風散、升麻湯等,重者服仙方救命湯;外用如意金黃散或遠誌膏、五龍散等敷貼[4]。若未消而膿成,則內服透膿散或黃芪內托散;外治則切開引流,膿多用豬蹄湯溫洗或以黃柏煎湯外洗,繼用二寶丹或五五丹提膿去腐[4]。若成漏者,可用藥線引流,膿盡則用生肌散或玉紅膏、地黃膏等敷貼[4]。

參見疔瘡治法:內治宜清熱解毒,服五味消毒飲、消疔簡便方;火毒盛者,可服黃連解毒湯、解毒大青湯;若潰後余毒未盡,五心煩熱者,宜服人參清神湯,若出膿之時氣虛者,宜服內托安神散[5]。外治用煙油膏(旱煙管油)厚敷疔瘡四周,留頭,疔破出水即愈;亦可用豬膽汁與雄黃、京墨、姜汁混合外敷疔瘡四周;或用蓖麻子壹粒去油,乳香壹分去油***搗爛用飯和為餅貼之,可拔疔毒;亦可外敷黃連軟膏,玉露膏等;若成膿則可用五五丹或八將丹撒瘡口,以提膿去腐(面部忌用升丹制劑),腐去則用生肌玉紅膏或生肌散以收口[5]。

3.2 由冷氣攻心而發

如初起如豆粒,皮色不變、積久漸大,黑陷平塌,多為冷氣攻心而發[2]。久則穿潰成瘺,食少倦怠,精神恍惚,乃毒邪積久,犯心及腎,屬無頭疽範疇[2]。宜溫補托毒,補腎陽為主[2]。外治參見無頭疽、瘺及潰瘍。

外治參見無頭疽:治宜溫經散寒,活血化瘀為主[6]。內服陽和湯、醒消丸、小金丹等;外用陽和解凝膏、沖和膏等[6]。

外治參見潰瘍:潰瘍外用各類去腐生肌散(膏)[7]。如潰後仍焮腫而痛者,為熱毒未盡,應以清熱解毒為主[7]。

3.3 關於無頭疽

無頭疽(headless abscess;suppurative osteomyelitis and arthritis)為病名[6]。是指發生於骨骼與關節間的化膿性疾病[3]。相當於化膿性骨髓炎、化膿性關節炎[3]。多因毒邪深陷,寒凝氣滯而釀成[6]。

詳見無頭疽條。

4 湧泉疽·穿心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