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出自哪?寫得是那個節日?是什麽習俗?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出自哪?寫得是那個節日?是什麽習俗?

出自唐代詩人王維;寫的是重陽節;習俗有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擺宴敬老、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作者王維?朝代唐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壹人。

譯文:獨自遠離家鄉難免總有壹點淒涼,每到重陽佳節倍加思念遠方的親人。遠遠想到兄弟們身佩茱萸登上高處,也會因為少我壹人而生遺憾之情。

擴展資料:

重陽節的由來:

“重陽”之名稱由來,得名於古籍《易經》中的‘陽爻為九’。在《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又為“極數”,指天之高為“九重”。九月初九,日與月皆逢九,是謂“兩九相重”,故說重九,同時又是兩個陽數合在壹起,因此說重陽。明代張岱著《夜航船》雲:“九為陽數,其日與月並應,故曰“重陽”。

“九”為老陽,是陽極數,兩個陽極數重在壹起,九九歸壹,壹元肇始,萬象更新。因此古人認為重陽是壹個值得慶賀的吉祥日子。在古代有飲宴祈壽之俗。在民俗觀念中,又因“九”在數字中是最大數,且“九九”與“久久”同音,所以賦予有天長地久、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重陽節

百度百科-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