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巨人族是否還存在?

巨人族是否還存在?

對於這壹科學上的疑問,很多人類學家的答復還是肯定的,他們認為在地球的某壹角落,巨人族繼續生存還是可能的。

古希臘神話常提到“巨人”家族,如泰坦巨人和獨眼巨人庫克羅普斯等。古代巴比倫的膠泥板上也記載有祭主向巨人學習天文學知識的傳說。還傳說在非洲的古代基督教父奧格斯底斯和古希臘歷史學家海洛特斯分別發現過“巨人”的牙和骨架。此外,巴西的胡伊拉斯著文寫道:“在辛格鳥山附近的強格魯地方發現7個‘巨人’家族的群體,他們平均身高2.5米,體力超群。”上述傳說壹直使人將信將疑。自從“巨猿”化石問世以後,人們產生壹種想法,在眾多“巨人”傳說中或許包含著某些確鑿的證據。

荷蘭古生物學家孔尼華於1935年在香港中藥鋪買了很多龍骨,從中首次發現了3枚“巨猿”牙化石的故事已成為古生物學界人人皆知的壹段佳話。孔尼華深入觀察、測量了壹枚巨猿的右下第三齒,認為它明顯是壹種靈長類的牙,長22毫米、寬18毫米,這樣大的尺寸,比現代體格最大的山地大猩猩(長、寬只有19和16毫米)的同類牙還要大。巨猿牙化石除尺寸“巨大”之外,其他的形狀,如牙體的輪廓、牙尖和紋飾等與人類的非常相似。孔尼華認為它是近代較晚的壹種滅絕了的大型類人猿,命名為步氏巨猿。此後,孔尼華非常熱衷於對“龍骨”的尋求,到1943年他已收集到四枚巨猿牙,牙上都粘有黃褐色的土,推測這種土質的堆積物可能分布在華南珠江流域的石灰巖地帶。20世紀50年代始,中國發現大量巨猿化石的事實也證實了這壹推測的正確性。

20世紀50年代,以斐文中為核心的中國科學院的古生物學者開始進行發掘和研究巨猿的工作。他們也從調查中藥鋪入手,僅1956年這壹年,就收集到巨猿牙47枚,其產地果然與孔尼華的推測吻合,在珠江流域。以後連續的調查工作輾轉於廣西省中酉部,主要在柳城縣和大新縣等地,所到之處都是重重林立的塔形石灰巖構造地形,調查的總面積約為日本本州島的3倍。1956年在廣西大新縣的石灰巖洞穴首次發掘到3枚巨猿牙化石。同年,還在柳城縣的石灰巖洞穴首次挖掘到3枚巨猿下頜骨。1956年又發現了兩個巨猿下頜,這時累積牙齒已近千枚。不可思議的是巨猿的其他體骨和股骨化石均未發現。1968年在印度新德裏北部,喜馬拉雅山麓的皮拉斯普,發現了壹個巨猿下頜化石,其時代比中國的早,為距今630萬年的中新世晚期。20世紀70年代後,中國南部又湧現出幾處巨猿化石地點,1970年,在湖北靠近長江南邊恩施州的建始縣發現了巨猿化石;1973年,廣西的巴馬縣也發現了巨猿化石;特別是在長期沿岸的三峽地區也發現了巨猿化石,進壹步證實了巨猿的分布範圍大於珠江流域,可擴大到長江流域。

以研究中國猿人而聞名的美國學者魏郭瑞,最初(1937年)曾認為巨猿牙代表壹種體格魁梧的猩猩。1945年他深入研究了巨猿牙,認為它與人類的牙齒很相似。魏郭瑞把它重新命名為“巨人”,並認為它是爪哇猿人和中國猿人的直接祖先。他進而把“巨人”化石與在爪哇發現的魁人和爪哇猿人的牙作比較,發現巨猿牙比原來認為牙齒很粗壯的魁人的牙還要大,時代上也早於魁人;魁人的牙又比爪哇猿人的大,時代也早於爪哇猿人。於是他得出結論:人類牙齒演變的規律是由大變小,人類演化的進程是從巨猿開始,經過魁人、爪哇猿人,直到包括現代人在內的智人,這就是所謂人類進化理論上的“巨人說”。

1952年起孔尼華接受了魏郭瑞的觀點,認為巨猿確是“巨人”,是第四紀時生活在華南的壹種原始人類,但它是特化的旁支,而不是人類的直系。“巨人說”短暫地流行了壹段時間,又很快被否定。孔尼華根據巨猿的伴生哺乳動物化石,得出巨猿生活的時代為距今200萬~50萬年的更新世早期至中期。

分析巨猿的下頜和牙,有助於對它的食性、生活方式及軀體大小的了解。

巨猿的齒式與包括人類在內的高等靈長類的壹樣,全部齒數為32。從牙齒的形成和磨耗情況看,它與人類的很相似。它的前部齒(門齒和犬齒)和頰齒(前臼齒和臼齒)都以研磨方式進行咀嚼,特別是頰齒的釉質很厚、耐磨,適應於咀嚼稻科植物的葉子。

巨猿的下頜支(與上顎相關節的部分)非常高、寬、粗壯,並且垂直於下頜體,表明它附有咀嚼力很強的肌肉。它是以吃草為主的、攝取植物性食物的動物。由下頜的大小估測其體重為270千克,身高為2.7米。這樣的龐然大物必然具有高效率的進食本領,對它而言,強大的咀嚼力是至關重要的。

有意思的是,有人將巨猿與和它伴生的大熊貓的咀嚼器進行對比,企圖尋找它們“滅”與“存”的原因。大熊貓是由食肉類的某種熊演化來的,如今已成為素食者。由於食性大變,它的咀嚼器乃至頭形也隨之大變,變得與巨猿的很接近。它的牙排列擁擠,無間隙,而且頰齒也變得較寬大,失去食肉類齒系的特征,下頜也較高和寬。

由此推想,大熊貓的食性可能與巨猿的較相似,生活於同壹環境,食類似的食物,它們互為對方的競爭者。更新世中期開始,中國南部氣候逐漸幹燥化,大熊貓可能慢慢向主要食竹葉的食性轉變,遷移到稍濕潤的竹子叢生的地方,直到今日,勉強生存下來。而巨猿對新環境的適應性差,仍然需求大量草本食物,隨著氣候幹燥化的加劇,可供它食用的植物日趨不足,最後導致其滅絕,成為生存競爭的失敗者。

關於巨猿的系統位置,現有兩種見解。壹種見解認為巨猿的牙與人類的很相似,它與人類處於同類系統地位;另壹種見解認為,巨猿與人相似的特點只是外形上雷同,本質上還相差很遠,所以它是壹種類人猿。對巨猿來說,尚未發現作為人類最重要的特征——兩足直立行走的證據,所以將它納入人類範疇的根據是不足的。它的分類位置在何處?又為何突然滅絕?……這些疑團尚未解開,有待科學家們進步的探索和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