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紅曲對肝功能不好?因為藥物是經過肝代謝,所以對肝功能不好
自古以來紅曲即被中醫認為是極珍貴的保健補品,並對某些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療功效。我國古代明確記載紅曲醫療功效的藥書,可以追溯至元朝吳瑞日用草所敘之“紅曲釀酒,破血行藥勢”。同時代的飲膳太醫忽思慧在飲膳正要中則說,紅曲“健脾、益氣、溫中”。其後的藥書如金元四大醫家中最有名的朱丹溪在其本草衍義補遺中記載“紅曲,活血消食,健脾燥胃,治赤白痢,下水谷,陳久者良”;本草綱目則記述“紅曲主治消食活血,健脾燥胃,治赤白痢,下水谷。釀酒,破血行藥勢,殺山嵐瘴氣,治打撲傷損,治女人血氣痛及產後惡血不盡”。
根據中國傳統醫學的理論,紅曲味甘性溫,具調節血脂濃度的功效,可減緩心血管疾病的壹些征兆。臺灣民間還流傳,紅曲用來治小孩和老人夜尿及輕微氣喘的功效極為良好。由於紅曲菌的好處不斷地被發現,近年來世界各國的學者紛紛加入研究紅曲菌的行列,結果發現紅曲菌廣泛存在於自然界的各角落,且為人類難得的益友,會產生數十種對人類很有用處的代謝物。它除了可產生各種酸、醇和酯等芳香物質外,也能產生多種水解酵素,可分解澱粉、蛋白質、核酸、果膠和半乳糖等。因此,可被用做制造多種發酵食品的重要材料。
紅曲菌的二級代謝物是近年來國外很受重視的研究焦點,初期主要以紅曲色素為對象。但最近則以高經濟價值的莫那可林(monacolins)最受青睞,而紅曲所產生的dimerumic acid 及黃酮酚(flavonoids)等天然抗氧化劑可能也具有不錯的發展潛力。近年來的研究也發現,紅曲菌的橘色色素與莫那可林K以及其他尚未鑒定的抗菌物質,可有效地抑制某些食品腐敗菌,如枯草桿菌(Bacillus)鏈球菌(Streptococus)即綠濃桿菌(Pseudomonas)等之生長。
˙文獻
參考資料:
早在宋朝古籍如陶谷雜采隋、唐五代典故所寫的《清異錄》上就提到“以紅曲煮肉”;胡佰的《苕溪漁隱叢話》記載:“江南人家造紅酒,色味兩絕。”;李之儀的《姑溪居士集》中“紅糟荀”的描述,均闡明了紅曲可以用來調味、著色、釀酒的食用價值。
元朝以後,紅曲的使用更普遍,它的藥用價值逐步體現出來,許多藥典和調理食物的書上均有記載。如元朝吳瑞所著的《日用本草》中敘之:“紅曲釀酒,破血行藥勢”;約在同時代的飲膳太醫忽思慧在《飲膳正要》中則說,紅曲“健脾、益氣、溫中”。其後的藥書如《本草衍義補遺》、《本草備要》及《醫林纂要》等均有紅曲藥效之記載。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上也記載“紅曲主治消食活血,健脾燥胃。治赤白痢,下水殼。釀酒破血行藥勢,殺山嵐瘴氣,治打撲傷損,治女人血氣痛及產後惡血不盡”。臺灣民間還流傳,紅曲用來治小孩和老人夜尿及輕微氣喘有功效極為良好。近年出版的《中藥大辭典》將紅曲的主要功能定義為“活血化瘀,健脾消食,治產後惡露不盡,瘀滯腹痛,食積飽脹,赤白下痢及跌打損傷。”,精確的闡釋了紅曲的藥效